太子三少
官名合称。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官名合称。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梵文Hinayana(希那衍那)的意译,即小乘佛教。系大乘佛教对早期佛教之贬称。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宣传“法有我空”,奉行知、断、修、证(即苦、集、灭、道四谛的异名)四事,追求“自我解脱”。主要流
官名。侍从皇帝、皇太子讲授经义。《后汉书·郅郓传》:“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又《朱穆传》:“宜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时仅侍从皇帝、太子,讲授经义。三国后正式置官。多以明经博学者充任,不常置
阶官名。金代教坊官二十五阶之第十二阶,秩从六品上。
1840—1867清广西人,一作广东惠州(今惠阳)人。十一岁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咸丰十年(1860)封进天义,授讨逆主将,随李世贤入浙,克余姚、奉化等地。十月与黄呈忠攻克宁波。同治元年(1862
南朝陈法律。武帝陈霸先即位,下诏搜举良才,删改科令。永定元年(557)十月立删定郎,治定律令,使梁时明法吏与比部郎范泉等参定律令,因梁制损益,制《律》三十卷、《令》三十卷、《科》三十卷。因其条流冗杂,
东汉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字嗣祖。家世冠族。举孝廉,为太尉李固属吏,拜侍御史。桓帝初,固遇害,以故吏禁锢历年。后复举高第,历任冀州刺史、虎贲中郎将,城门校尉、尚书令、河南尹等职。时太尉张颢、司
1139—1191南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叔晦,号定川。谥端宪。乾道进士。历任上虞尉、扬州教授、太学录、婺源令、舒州通判等职。入太学之初曾师事陆九龄。其思想倾向与陆九渊心学一致,认为修养在于“先立
指产于河南开封的刺绣。北宋时开封称汴京,故名。北宋时汴绣技艺已很高,并在汴京设文绣院,内有绣工三百余人,专为朝廷绣制御用服饰。民间有“绣巷”,聚集大批绣工,繁盛一时,后一度衰落。清代又有复兴,并多以祝
①东晋、南朝散骑(集书)省别称。②唐代门下省之别称。
山名。今称雅勒玛山(在新疆哈密北百余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