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厅
清雍正五年(1727)置。治布隆吉(今甘肃安西县东),六年移治大湾(今安西县)。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为安西府。
清雍正五年(1727)置。治布隆吉(今甘肃安西县东),六年移治大湾(今安西县)。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为安西府。
五德之一。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创五德终始说,认为土、木、金、火、水五德相胜的循环变化,决定着历史上王朝的递嬗。秦始皇自居于水德,汉初沿而未改。文帝时,公孙臣、贾谊奏称汉承秦后,当为土德,鼓吹更改制度服
唐九部、十部乐之一。为双人舞,披彩锦,蹬赤皮靴。乐器有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箫、笛、筚篥、铜钹、贝等。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英国传教士巴尔克由西昌潜入大凉山腹地“探险”,行至凉山牛牛坝(在今四川美姑县)时与彝族发生冲突。巴尔克以手枪击毙阿侯家青年。彝族愤而将其杀死,英政府借此对清廷施加压力,四川
历(曆)见“元始历”。
官名。宋置诸殿学士,出入侍从,以备顾问,无官守,无典掌,而资望极高。宋初有文明殿学士,庆历七年(1047),因避真宗谥号讳而改名紫宸殿学士。次年,又以紫宸不可为官称,乃改延恩殿为观文殿,改紫宸殿学士为
书名。唐道宣撰。二卷。意为释迦牟尼佛所居国(印度)之地志。上卷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四篇;下卷为游履、通局、时住、教相四篇。主要记叙释迦牟尼所居国地理形势,汉、唐通往印度道路与沿途见闻,并附记佛教东
档案名称。清军机处档册。所载为同治间对新疆哈密、伊犁等处用兵事件的文件,均为奏折和上谕的摘要。
①春秋莒邑。在今山东莒县北,一说在今安丘市西南。《左传》成公八年(前583):“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已恶’”,即此。②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左传》昭公十一年(前53
?—1309元高丽人。洪福源第五子。至元三年(1266),奉命统高丽兵三百。八年,戍河南。掠南宋淮东、西地。从伯颜攻宋,入临安取宋降表。后历升中卫亲军千户、副都指挥使、枢密院判官、同佥枢密院事。二十四
战国晚期齐国青铜铸币。皆方孔有郭,背平素。 有“(賹)”、“賹四”、“賹六”三种面额,其大小、重量有规则地依次递增,径分别为2.2、2.9、3.5厘米左右,重量分别为1.4、5.8、8.8克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