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贤王
匈奴官名。即左屠耆王。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因称左屠耆王为左贤王。为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匈奴尚左,故常以太子担任此职。一般统率万余骑,居单于东方。下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沮渠等官属,以管理辖地军政事务。十六国时后赵、前秦、后秦等国沿置,仇池杨氏亦自称此号。
匈奴官名。即左屠耆王。屠耆为匈奴语“贤”,汉人因称左屠耆王为左贤王。为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匈奴尚左,故常以太子担任此职。一般统率万余骑,居单于东方。下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沮渠等官属,以管理辖地军政事务。十六国时后赵、前秦、后秦等国沿置,仇池杨氏亦自称此号。
官署名。明洪武五年(1372)始置。掌四川茶、盐事务。设都转运使、同知、副使、判官等员。十年罢。
北宋元符二年(1099)以葭芦砦置。治今佳县。属河东路。辖境相当今陕西佳县、吴堡县和山西临县等地。为宋防御西夏重镇。知军领岚石路沿边安抚使,兼岚、石、隰州都巡检使。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为晋宁州
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宁路置。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名城。属北平布政司,寻废。
官名。西汉初有此官,为相国属吏,秩五百石。后罢,并为丞相史。
明建州女真长白山三部之一。位于讷殷部东,长白山之阴。即今吉林安图及抚松东北境。万历十九年(1591),珠舍里、讷殷二部引叶赫兵劫建州所属东界叶臣所居洞寨。二十一年,首领悠冷革领兵随叶赫等九部联军进攻建
书名。南朝梁江淹撰。其篇目为《律历》、《礼乐》、《天文》、《五行》、《郊祀》、《刑法》、《艺文》、《朝会》、《舆服》、《州郡(包括百官)》。久佚。
官署名。清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初名“三旗牛羊群牧处”,康熙十六年(1677)归并掌仪司,二十三年独立为司,雍正元年(1723)隶内务府。每年选派总管大臣一人管理本司,下设郎中二人及员外郎等员。掌管牛羊
见“市易务”。
官署名。东汉灵帝时由尚书台吏曹改名,设尚书,掌选任官吏。魏、晋、南北朝改名吏部,后遂为吏部的别称。北魏前期或名吏部,或名选部。设尚书为长官,下设选部监等属官,及给事中、给事等内廷派出监察官员。孝文帝改
年号。(1)十六国北凉沮渠无讳年号(443);沮渠安周沿用不改(444—460)。凡十八年。(2)一作永平。北魏南安王拓跋余年号(452)。承立 即“完颜庆山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