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庭坚
1312—1354
元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字允诚。至正进士。授承事郎、沂州同知,以平反狱囚忤上官意,弃官归家。至正十年(1350),为崇安县尹。次年,升建宁路同知。在建阳、浦城、建宁、邵武等地屡败由江西入闽之红巾军,以功擢福建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帅,镇邵武。十四年,为麾下万户岳焕所杀。
元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字允诚。至正进士。授承事郎、沂州同知,以平反狱囚忤上官意,弃官归家。至正十年(1350),为崇安县尹。次年,升建宁路同知。在建阳、浦城、建宁、邵武等地屡败由江西入闽之红巾军,以功擢福建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帅,镇邵武。十四年,为麾下万户岳焕所杀。
在今山西柳林县西南黄河东岸。五代梁开平二年(908),李茂贞遣延州帅胡敬璋攻上平关,为梁将刘知俊所败,即此。
即“高柴”。
古代指由水路或陆路转运粮饷。《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汉王二年(前205)与楚战荥阳,“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又《史记·平准书》:“转漕甚辽远。”司马贞索隐:“《说文》云:‘漕,水转谷也。’一云车运
即西布特哈。地在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明属朵颜卫。清康熙中置布特哈总管驻此,统辖嫩江两岸索伦、达斡尔、鄂伦春诸部落。光绪二十年(1894)升为副都统,三十二年裁,分东、西布特哈,各设总管。
即今山西神池县南黄华岭。《北史·齐本纪·文宣帝》:天保五年(554),车驾北巡,至达速岭,亲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即此。
即驺县。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北齐移今治。见“驺县”。
又译必彻彻。蒙古语,意为“书史”。蒙古初期,始用书史记写文牍,称必阇赤。怯薛执事中“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元史·兵志二》)。元各官衙中以蒙古文作书之掾史、令史,称蒙古必阇赤。
或作邘侯。商纣时诸侯。与西伯昌、九侯为商朝三公。纣淫佚暴虐,醢九侯,他进谏被杀,并制成肉干。
即“罗罗”。
即“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