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嗣
即“北魏明元帝”。
即“北魏明元帝”。
?—前585春秋时郑国国君。公元前586—前585年在位。名费。一作㵒,或沸。郑襄公之子。继襄公即位。许灵公恶郑,告于楚。他至楚诉之不胜,乃弃楚亲晋。与晋、齐、鲁等盟于郑地虫牢(今河南封
?—412东晋梁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叔源,小字益寿。谢琰子。善属文。好歌乐。孝武帝妻以公主。袭父爵建昌侯。历中书令、中领军、尚书仆射。与冠军将军刘毅相结纳。义熙八年(412)刘裕伐毅时,以毅党被
又译兀林兀答、忽林答。女真部落。世与金皇室完颜部通婚。分布在孩懒水(又称海罗伊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海浪河)、纳邻河(又称来流河等,今吉林省拉林河)。著名首领有石显、婆诸刊父子。金朝建国后,成为女真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古黄河南岸。《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公会齐侯盟于扈”;《竹书纪年》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河绝于扈”(《水经·河水注》引),皆即此。
?—682唐人。靺鞨族酋长突地稽之子。伟容貌,勇冠军中。麟德中,迁营州都督。历左领军大将军、积石道(今青海贵德西)经略大使。吐蕃军十万攻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不敢进。上元三
①西汉景帝置。治营陵县(今山东昌乐县东南)。西汉末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市、县地。东汉改为国,移治剧县(今昌乐县西)。辖境扩大。东汉末,文学家孔融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北魏
①即定租呆交。参见“定租”。②亦称包佃。富户承租地主土地,又以高额地租转佃给农民,从中分割部分地租的租佃形态亦谓之包佃。包佃主即二地主。参见“赔主”。
即“移剌子敬”。
官署名。简称总司。南宋初年,始置于四川,为宣抚处置使司措置财赋。绍兴六年(1136),又置于镇江,以户部侍郎为长官,掌屯驻江淮诸军钱粮。同年,鄂州亦置,以户部郎官领之,掌岳飞军钱粮。十一年,收诸帅之兵
一作“鹄鸣山”,又作“鸣鹄山”。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后汉书·刘焉传》: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即张道陵),顺帝时,“学道鹤鸣山中”,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