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
①夏、商、周时期一方诸侯的首领。②唐代以后地方长官的泛称。
①夏、商、周时期一方诸侯的首领。②唐代以后地方长官的泛称。
亦称和夷。南诏境内少数民族之一。《蛮书》卷八说,白蛮语“山”谓之“和”。和蛮,意为山居之民,即今哈尼族先民。主要分布于云南红河南岸数县山区,与今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其首领称“鬼主”。元
1884—1931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字叔野。早年留学日本,结识黄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与组织同盟会,任会计部长,又赴南洋各地筹建分部。三十三年参加潮州黄冈之役。武昌起义后,力排众议,说
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农属官有都内令、丞,主国家所藏货币、布帛等财物。西汉晚期,汉政府每年赋敛百姓所得约四十万万钱,除一半支付官吏俸禄外,余皆藏于都内。东汉省,帑藏由大司农部丞主之。
书名。简称《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著。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门,方论五千三百余首。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以“人命至重,贵于千金”,故名。卷一为总论,分习业、精诚、理病、诊候、处方、用药等一般论述;卷二
东汉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东)人。桓帝初年为中常侍。延熹二年(159),奉桓帝命与单超等五宦官共诛专擅朝政之外戚梁冀。遂封武原侯,与单超等并称“五侯”。自后权归宦官,皆恃权骄纵,兄弟姻戚宰州临郡,宗族宾
西汉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一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子高。成帝时受诏续《史记》十余篇(一说七篇)。
使职名。即小马坊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改此名,后唐复旧名为小马坊使。
宋知州与通判的合称。
①文书名。明初用以提捕人犯之公文。有内、外符号可资核对,符合者方可发遣。弘治后,厂卫改用驾帖捕民,对重大犯人,批文已失去效用。②明清榷关税差赴任时所携之通行证。明弘治六年(1493)始行,由户部颁给,
秦以前嘉偶曰妃,后世渐为皇帝之妾,太子、诸王之妻的专称。《左传·桓公二年》:“嘉偶曰妃,怨偶曰仇。”《说文解字注》:“妃本上下通称,后人以为贵称耳。”历朝皇帝妃号繁多,称谓不一。三国魏明帝始置淑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