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历
明代以监生往各衙署历事制度。凡派往各衙门写本,或随同御史出巡者,称杂历。名额有定数,计各司写本,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通政司各四名;随御史出巡四十二名。俱于一年满日后上选,一般皆得补官。
明代以监生往各衙署历事制度。凡派往各衙门写本,或随同御史出巡者,称杂历。名额有定数,计各司写本,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通政司各四名;随御史出巡四十二名。俱于一年满日后上选,一般皆得补官。
地名。在今广东顺德市北都宁。相传元至元中有南海人得宋帝赵氏后,更名旦,都于所居之西山。逾月旦卒,葬于山北,土人呼其地曰“都宁”,言赵王所都,冀安宁也。明置巡司于此。
书名。五代南唐程匡柔撰。三卷。唐焦璐撰《唐朝年代记》,记述仅及高祖至宣宗间事。匡柔乃续撰以补足十九朝。自懿宗咸通九年(868)至十四年事,皆附于璐书末;僖宗乾符以后事则独立为本书。末有后论一篇。已佚。
武昌首义后,安徽革命党人约集部分新军于清宣统三年九月九日(1911.10.30)举事省城,失败。九月十五日皖北“信义会”组织民军在寿州起事,占据数县。旋合肥、芜湖、颍州、临淮相继光复。经本省立宪派斡旋
唐德宗时,主宫市、派往市场低价强购、攘夺人民资财的太监。《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胡三省注:“白望者,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不还本价也。”
元代佛寺。建于大都(今北京)西北寿安山下。延祐七年(1320),英宗拨钞千万贯,调军卒一万数千人建寺,命左丞相拜住督造。文宗天历元年(1328),立寿安山规运提点所领之。三年,改昭孝营缮司。至顺二年(
漕运京师与通州之米,漕粮品种之一。亦用以泛称“漕粮”。参见“漕粮”。
即“余祭”。
商办企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创办于上海。资本十万两。有工人千余名。
又称班次。宋选人经过磨勘获准改官,数名编为一甲,而后按照各甲顺序,定期引见。举人应试,亦编成甲。甲复按一定顺序排列,则为“甲次”。
命妇名号。明置,以封正、从三品官员的母亲、祖母,清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