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那国
西夏国号。榆林窟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称呼“弥药”之对音。
西夏国号。榆林窟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称呼“弥药”之对音。
?—约1689清湖北大冶人,字两石,号石臣。顺治进士。初官兖州推官。康熙二十年(1681)任江宁巡抚。二十三年内升左都御史,寻迁户部尚书。二十六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因与大学士明珠结党营私,时称“余秦桧”
梵文Anapanasmrti(安那般那)的意译。佛教名词。即“安般守意”。佛教禅法十念之一。指坐禅时舌抵上腭,计数呼吸次数,使分散浮躁的精神集中,因而进入禅定意境。亦称“安般禅法”。现存的东汉安世高译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升连山县置,治今广东连山县东北太保。辖境相当今连山县地。直隶广东。1912年改为县。
元至正十一年(1351)徐寿辉所建国号。初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后都汉阳(今属湖北武汉)、江州(今江西九江)。据地主要在今湖北、江西境内,一度攻占今湖南、安徽、福建、江苏、浙江等省部分地区。二十年闰五
即“黄兴”。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山海经·中次五经》:“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即“口北”。
见“横海军”。
山名。在今台湾岛上。见《岛夷志略》琉球条。确址无考。苏继庼《岛夷志略校释》云:“管见以为即诸罗山,其土名为Tirussen或Thilocen,翠麓其意译也。诸罗山,厦门语读如Tsu-lo-san,清代
官名。晋代置。掌管鲜卑族事务。慕容廆曾任此职。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六月,与刘琨等一百八十人向司马睿上书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