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三国魏明帝置,隶中书省,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起居注。《史通·史官建置》:“佐郎职知博采,正郎资以草传。”初置一人,后增为三人,七品。西晋惠帝改隶秘书省,设八人。修史之外,整理秘书省图书。东晋哀帝
一作帖木儿补化。元时高昌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之子。大德中,娶阔端孙女朵儿只思蛮公主。至大中从父入觐武宗,任巩昌(今甘肃陇西)等处都总帅达鲁花赤。父死,奔丧永昌(今属甘肃),受命嗣亦都护高昌王。至治中
明浙江萧山人,字子繇。万历进士。天启中附魏忠贤,迁礼部尚书。天启七年(1627)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于政事无所建树,有“清客宰相”之称。崇祯二年(1629)定逆案,坐徒,赎为民。
藏语,意为护法。藏族对专门从事作法降神的宗教职业者的称谓。男女兼有,而以拉萨哲蚌寺附近乃琼寺吹忠地位最高。过去在藏族社会中,大至活佛的转世、认定,地方政府重大事件的抉择,以及求雨、祈福、预卜未来等,都
篇名。唐陈廷章撰。载《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八。描写水转筒车的形制、运转、功用等,指出水转筒车比辘轳和桔槔的进步之处。
见“四辅”。
官名。三国魏置,掌太庙的清扫与日常管理,七品,隶太常。晋、南朝宋皆七品,南朝梁改设二庙令,兼掌小庙。陈复置,五品,秩六百石。北魏亦置,下设太庙博士、太庙门仆等。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庙署长官,员一人,从八品
官名。六夷指胡、羯、鲜卑、氐、羌及巴蛮(一说乌桓)等少数民族。十六国后赵主石勒以羌酋姚弋仲为六夷左都督,统辖六夷地区。
元代赋税名目。元初,在卫辉路、怀孟路(两路在今河南北部)和京兆路、凤翔路(两路在今陕西中部),设立司竹监,砍伐百姓的园竹,四六抽分(原定官得六分,后改四分);百姓所得,也由官府收买。司竹监将所得园竹,
明代审判制度。以朝廷派官审理,又以宽大为宗旨,体现恤刑,故名。初无定制,成化十二年(1476)以大学士商辂建议,定以五年一行,遣官分行各地审理。十七年,又定在京亦五年一行。届时,由司礼监会同三法司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