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郡
十六国后赵石勒以武乡县为其故里,分上党、乐平二郡置。治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西北),辖境约当今山西武乡、和顺、左权、榆社等县地。北魏延和二年(433)改为乡郡。
十六国后赵石勒以武乡县为其故里,分上党、乐平二郡置。治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西北),辖境约当今山西武乡、和顺、左权、榆社等县地。北魏延和二年(433)改为乡郡。
官名。属,春秋时齐国管仲所定地方政制之一。《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长;十卒为乡,乡有良人;三乡为属,属有大夫;五属一大夫,武政听属,文政听乡。”一说乡上有
书名。一题《周武壮公年谱》。清周盛传自编,周家驹续编。本书不逐年排列,有事则叙,无事则缺,以谱主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尤详于同太平军、捻军作战经过及淮军编练等。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刊本。
报纸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创刊于济南。日报。同盟会员刘冠三、丁耕农等主办。以宣传新文化、提倡反清革命为主旨。因言论激烈遭封禁。
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主姚苌弟。姚兴立,拜征虏将军,封晋王。皇初三年(396),以并、冀二州牧镇蒲坂。柴壁之战,守蒲坂拒魏。官至丞相。
又译黑颜、吉狎,音变为“奇渥温”,复数形式译作“乞牙惕”。传说古时蒙古人为他部所败,仅存两对夫妻,遁入也里古涅昆山谷(今额尔古纳河附近)中,其中一男人名乞颜,其后人成为乞牙惕氏。后因部族繁衍,各支另有
即今江苏吴县西北望亭。三国吴置御亭,隋开皇时置驿。唐时常州刺史李袭誉改名。光启中于此置屯。光化元年(898),钱镠将顾全武拔苏州,追败淮南将周本于此。为运河所经,唐至德时即置有堰牐,宋时屡经修建,有漕
北魏太和八年(484),于太室山麓(在今河南登封)建嵩阳寺。隋唐时改名嵩阳观。五代后周时改建为太室书院。宋景祐二年(1035)更名嵩阳书院,为宋四大书院之一。
科举考试文体之一。亦称赋得体。始于唐。因诗须紧扣题意,类似帖经,故称。其诗大都为五言、七言、六韵、八韵。限韵脚,并冠以“赋得”二字。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人。初用韵、平仄,无定格。开元二年(714),王丘
即“朱祐极”。
官名。(1)统兵武官。战国赵、魏、秦等国已置,地位略低于将军。秦、两汉亦为高级武官,稍低于校尉,或冠以骁骑、车骑、军门、强弩、复土等名号,皆有事时临时设置,事讫即罢。魏、晋名号极繁,地位渐低,亦不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