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四班,为诸将军中最高一班,拟车骑将军。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为最高一班,拟镇卫将军等三号。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四班,为诸将军中最高一班,拟车骑将军。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为最高一班,拟镇卫将军等三号。
夏封国,偃姓。一作英氏,春秋时灭于楚,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史记·夏本纪》: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楚世家》:成王二十六年(前646)“灭英”;《左传》僖公十七年(前643):“齐人为徐伐英氏”,
书名。隋法经等编。七卷。时佛教勃兴,文帝因前代译经既多,本朝又增新译,于开皇十四年(594)命大兴善寺译经沙门法经等二十人,稽考、删简前代各地十余家经录及经本,与本朝所译经典,编成目录,初名《众经录目
即“卞随”。
东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字子玉。崔駰之子。尽传其父之业,并从贾逵问学。精于天官、历数,为儒者所宗。与马融、张衡等相友,以文章著称于世。顺帝时任汲令、济北相等职,从政有迹,年六十六而卒。著有《南阳文
官名。北周大象元年(579)置。东京(今河南洛阳)夏官府吏部次官,佐吏部下大夫掌东京六府官员选举。正三命。隋开皇元年(581)罢。
潜行的道德。《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王肃注:“玄,谓幽潜。潜行道德,升闻天朝,遂见征用。”
隋唐时于阗(今新疆和田)人,一作吐火罗国人。曾为质于隋,封郡公。善画西域人物及佛像,擅名于时。子名乙僧,亦善画,分称大、小尉迟。所画《六番图》、《外国宝树图》、《婆罗门图》以及《千钵文殊像》、《净土经
清雍正六年(1728)改建昌卫置。治西昌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美姑、金阳、宁南等县以西和冕宁、木里、盐边等县以东地区。1913年废。
土司名。明洪武六年(1373)改元卢山等处蛮夷军民安抚司置。长官卢姓。元末以从征南功授卢山长官司职,旋升安抚司。传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附清,康熙五十年(1711)废。治今贵州惠水县西卢山,居民主
见“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