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为水部曹长官。唐代定置为尚书省工部所属水部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随本司先后改称司川大夫、司水郎中,旋皆复旧。渤海国置,为水部长官。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无职事。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从六品。辽、金、元不置。明洪武六年(1373)复置,正五品。二十九年改称都水清吏司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为水部曹长官。唐代定置为尚书省工部所属水部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随本司先后改称司川大夫、司水郎中,旋皆复旧。渤海国置,为水部长官。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无职事。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从六品。辽、金、元不置。明洪武六年(1373)复置,正五品。二十九年改称都水清吏司郎中。
1823—1895清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原名秉辉,字仲复。咸丰进士。同治元年(1862)起,历任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总纂,出任云南迆东道、江苏常镇通海道及苏松太道。十三年擢河南按察使,后调
1859—1919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字华甫。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光绪十九年(1893)入聂士成武卫军,后任中国驻日公使军事随员。二十二年回国,协助袁世凯创办新建陆军。二十九年任清政府练兵处军学司
962—1033北宋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西)人,后徙居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字宗古。端拱二年(989)“九经”及第。历大理寺评事、国子监直讲。真宗时,官至龙图阁待制。真宗迎天书,直言谏阻,毫不阿附。
即“鄋瞒”。
书名。清赵濂著。濂字竹泉,江苏丹徒人。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三卷。卷一、二为“医法补要”,论述内、外科等诸多病证的症候、治法和方药,以外科病证为重点。所述痔漏挂线法、铁针入肉治法、金属拔脓管等,
唐荆南(治今湖北荆州)人。少试进士不第。代宗时,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德宗时,为辰州、虔州刺史。工诗。少逢安史之乱,深感沉痛,写《苦哉行》、《塞下曲》等忧国忧民诗歌。此外,多寄情山水,感伤身世之作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改右武候为右候卫而置,为十二卫将军之一,二人,从三品,佐大将军总府事。唐初沿置,龙朔二年(662)改名右金吾卫将军。
签(籤)书名。北宋张君房编。一百二十二卷。系其所编《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已佚)的摘要。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总称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汾水北。形势险要。《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即此。
?—402东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道坚。世以壮勇称。太元初,兖州刺史谢玄募劲勇御秦,以骁猛应选,任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迁鹰扬将军、广陵相。淝水之战,率精兵五千败前秦军前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