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兹
哈萨克的地域区别。突厥语音译,意为“正面”、“侧面”。形成于十五、十六世纪之际,共有三玉兹。位于哈萨克草原东部和东南部的大部落,被称为大玉兹,或右部;北部和东北部的被称为中玉兹,或左部;西部的被称为小玉兹,或西部。此种区分导致十八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分裂成为若干小汗国。中国哈萨克族,主要由中玉兹和大玉兹的部落组成。
哈萨克的地域区别。突厥语音译,意为“正面”、“侧面”。形成于十五、十六世纪之际,共有三玉兹。位于哈萨克草原东部和东南部的大部落,被称为大玉兹,或右部;北部和东北部的被称为中玉兹,或左部;西部的被称为小玉兹,或西部。此种区分导致十八世纪初哈萨克汗国分裂成为若干小汗国。中国哈萨克族,主要由中玉兹和大玉兹的部落组成。
①一名泉山。在今广东增城市东。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记》:“白水山,罗浮之东麓也。有悬泉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旁有巨人迹数十,谓之佛迹岩。”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南,为四明山西麓。山壁峭立,有泉四十二
北魏道武帝年号(386—396)。凡十一年。
1763—?清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字三白。游幕四方,足迹几遍天下。其间尝为酒商,漫游琉球。晚年学道以终。工画花卉。其文简洁生动。著有自传性质的散文集《浮生六记》。
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军国事、平章军国重事、平章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的省称。
见“八股文”。
?—721吐蕃赞普墀德祖赞时大臣。唐神龙元年(705)时任职。常在赞普牙帐、温江多宫,或多思麻边地,协调政务,征收税金,备受信任。在任十六年中,除两年外,每年皆主持吐蕃集会和会盟。有时一年两次主盟。主
见“千秋节”。
?—606隋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处道。有大志,多权略,喜读书,善属文。仕北周,累官司城大夫,进位柱国。入隋受命平陈,为行军元帅,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率军平江南李稜、高智慧等反隋势力,以功拜
青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发现于青海都兰县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而得名。其年代约当西周到战国、秦、汉间。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一带。早期出土陶罐,多篮纹,彩陶酷似卡约文化同类器物;晚期
?—1857清广东鹤山人。早年为波山艇手。咸丰四年(1854)率众踞广西梧州戎墟反清,广东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香山及广西浔、梧各地的会党起义军皆附之,遂称总管。是年与陈开、李文茂起义军联合,攻占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