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
隋仁寿三年(603)分益州置。“因境有赖简池为名”(《元和郡县志》)。治阳安县(今简阳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资阳二市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分益州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一市和金堂县部分地区。宋以后仅有今简阳市地。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阳安入州。明洪武六年(1373)降为县,正德八年(1513)复升为州,移治今简阳市。清不领县。1913年改为简阳县。宋属成都府路,元属成都路,明清属成都府。
隋仁寿三年(603)分益州置。“因境有赖简池为名”(《元和郡县志》)。治阳安县(今简阳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资阳二市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分益州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一市和金堂县部分地区。宋以后仅有今简阳市地。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阳安入州。明洪武六年(1373)降为县,正德八年(1513)复升为州,移治今简阳市。清不领县。1913年改为简阳县。宋属成都府路,元属成都路,明清属成都府。
唐漕运路线之一。开元二十二年(734),自河阴至陕州设河阴、柏崖、集津、三门(即盐仓)、太原等仓,江淮漕运物资自河阴西水运至太原仓,谓之北运。然后再自太原仓经渭水以入长安。
本战国魏邑,秦置县。治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原武西北。两汉属河南郡。西晋属荥阳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太和十一年(487)复置。仍属荥阳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濒黄河,为河津要地。
魏晋时依附人口之一。政府可用以赏赐给贵族官僚,其地位与客相近。
官名。清代尚虞备用处属官。额设十五人。负责皇帝巡狩垂钓的准备工作。
即今湖北蕲春县西南长江北岸蕲州镇。《资治通鉴》:隋开皇九年(589),蕲州总管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破陈将纪瑱于蕲口,即此。
1604—1661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字飞皇(一作飞黄),又字曰甲,小字一官。明天启、崇祯时为海盗,出没于台湾、金厦间。后被招降,积官至都督总兵官。南明弘光时,封南安伯。弘光政权覆亡,与弟郑鸿逵拥立唐
亦称船料税。明代税收之一。始于宣德四年(1429),初据装运客货船只用料多少与航程远近征收,后因用料难核,乃据其大小征收。自五尺至三丈六尺者,皆有定则,成尺而计,不逐寸科取。所征税额屡减,初仅纳钞,成
1680—1746德国人,字嘉宾。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抵京,供职钦天监。雍正三年(1725)授监正。九年,加礼部侍郎衔,为西洋传教士唯一获此衔者。曾奉命修日躔、月离二表。后卒
又称班次。宋选人经过磨勘获准改官,数名编为一甲,而后按照各甲顺序,定期引见。举人应试,亦编成甲。甲复按一定顺序排列,则为“甲次”。
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哥舒翰出潼关,“遇(安禄山部将)崔乾祐之军于灵宝西原,乾祐据险以待之,南薄山,北阻河,隘道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