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学社
清末湖南维新派学术团体。又称浏阳算学馆。光绪二十一年(1895)欧阳中鹄与唐才常等在浏阳文奎阁创办,招收学生十六人,延晏孝儒为教习,师生精研算学,二十三年扩充规模,改称算学馆。设山长(掌教)一人、监院一人,招收年在三十岁以下者十六名学生入馆肄习三年。每年季考四次,成绩优异者酌奖。其时,上海亦有算学会兴起。戊戌政变后均停办。
清末湖南维新派学术团体。又称浏阳算学馆。光绪二十一年(1895)欧阳中鹄与唐才常等在浏阳文奎阁创办,招收学生十六人,延晏孝儒为教习,师生精研算学,二十三年扩充规模,改称算学馆。设山长(掌教)一人、监院一人,招收年在三十岁以下者十六名学生入馆肄习三年。每年季考四次,成绩优异者酌奖。其时,上海亦有算学会兴起。戊戌政变后均停办。
965—1006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拱正。善词赋。淳化进士。累迁秘书丞、知浚仪县。真宗初年,与梁颢等同知贡举,旋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曾上疏建议与契丹通市修好,专力对西夏,并自请往使契丹。后入为
即“随船作耗”。
仲又作中,或称吴仲或虞仲、虞公。周古公亶父次子。古公欲立幼子季历,他与兄太伯同避江南,断发文身,共建吴国。避让季历。太伯死后,继位为吴君。
旧时白裤瑶残存的原始氏族组织。瑶语称破卜,即同一祖先的人,同锅吃饭之意。主持者称锅头,是族人公认的领袖。油锅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财产,为锅内成员共有,产品实行平均分配,锅内成员有困难者,可享互助互济权
二十世纪初年中印两国志士组织的革命团体。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月由章炳麟、张继等与印度人钵逻罕、保什等共同发起,在日本东京成立。会长章炳麟。以“反对帝国主义而自保其邦族”为宗旨,并计划在日、中、
爵位制度。指王、公、侯、子四等。北魏天赐元年(404)废伯、男而置。后复设伯、男。
清代漕运术语。即漕粮拨转。清制,山东、河南两省漕粮,拨运存贮蓟州、易州等地,充作陵寝官兵与蓟州、易州、沧州、密云、保定、雄县以及其他各地驻防官兵俸饷之用,称拨漕。
在今浙江余杭市临平山东南。三国吴属吴郡。赤乌二年(239)因湖中得宝鼎,又名鼎湖。初时湖周达四十余里,溉田三百顷,唐以后日益淤塞,至清初仅存小河,今为上塘河所经。
南朝梁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字世达。萧子云之子。善草隶,时人比之卫恒、卫瓘。梁武帝尝使书之,认为“子敬之迹不及逸少,萧特之书遂逼于父”。位太子舍人、海盐令。早卒,简文帝(萧纲)曾为之作墓志铭。
书名。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敕撰。三十二卷。记乾隆末安南用兵始末。有内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