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又称锸。一种水田整地农具。至迟宋代已使用。据《王祯农书》载:高约三尺,宽为四尺,上有横柄,下有列齿,齿比耙齿长而密,使用时两手扶耖,前面用畜力牵引用于水田耕耙之后,能把土块破碎,使泥浆混和软熟平整,适于插秧。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犁之然后耙之,耙之然后耖之,耖之然后耢之。”其使用标志着南方水田稻作农业耕耙耖技术体系的成熟。

猜你喜欢

  • 哈利勒·速檀

    天山柯尔克孜人见于记载的第一个首领。明土鲁番王阿黑麻之子。弘治十七年(1504),父死,兄满速儿当权,他逃至天山柯尔克孜人处,被拥戴为领袖。其兄赛德亦来投奔。后被满速儿击败,逃至费尔干纳,被当地乌兹别

  • 韦曜

    约204—273三国吴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原名昭,避晋讳改,字弘嗣。孙权时历仕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孙亮时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时,为中书郎、博士祭酒,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

  • 陕学会

    即关学会。见“西学会”。

  • 杜畿

    162—223三国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伯侯。少孤,以孝闻。初为郡功曹。建安中,曹操以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后迁河东太守,崇宽惠,开学宫,劝农畜。建安十六年(211)

  • 嵬名阿吴

    西夏党项人。皇族。大将。惠宗秉常时牵制权相梁乙埋专权。崇宗乾顺天仪治平二年(1087),往青唐(今青海西宁)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共举兵图宋。天祐民安五年(1094),国相梁乙逋专权谋叛,与大将仁多保忠等集

  • 三国会要

    书名。清杨晨撰。二十二卷,卷首一卷。记述三国时帝系、食货、天文、历法、五行、方域、州郡及典章制度等事。作者主要据《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并参以《魏书》、《后汉书》、《续汉书》、《资治通鉴》、《通典》、《

  • 李德明

    981—1032北宋党项人。小字阿移。李继迁长子,野利氏所生。景德元年(1004)嗣位。天禧四年(1020)迁都怀远镇,改名兴州(今宁夏银川)。对外与辽、宋和好,兼受二国封爵。集中力量开拓河西,战胜回

  • 大补

    南宋太学招补新生的考试。凡前举或当年省试落第举人和州、县学推恩学生等,皆可赴试,合格者入太学外舍,称“大补”。参见“待补法”。

  • 古代车上饰物。以青铜铸成,其上部为扁圆形带有辐射状镂孔的铃,内装弹丸,动时可以作响;其下部为长方形空座,座面常有钉孔,供安装时固定用。銮安装在轭首或车衡上。西周始流行。

  • 熊赐履

    1635—1709清湖北孝感人,字青岳,一字敬修,号素九,别号愚斋。顺治进士,授检讨。康熙初,屡疏言朝政积习,隐指鳌拜专政。康熙九年(1670)为经筵讲官,直言讲论。十四年,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