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注唐书
书名。宋李绘撰。二百二十五卷。已佚。
书名。宋李绘撰。二百二十五卷。已佚。
汉代乡官。汉王二年(前205),刘邦令各乡置三老一人,称乡三老。需由年五十以上,有德行,能帅众为善者担任。
1194—1263蒙古汪古氏。幼孤,由外祖父术要甲抚养。十四岁时隶察合台麾下,因善射而受器重。元太祖十四年(1219)以后,参加西征、灭金、攻宋等战争,屡立战功,升千户、征行大元帅等职。中统元年(12
元攻打南宋时临时组织的军兵。当时因军额不足,允许部分无军籍的人随军效力,战争中掳掠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归其所有。此种人被称为乾讨虏人,其军队称为乾讨虏军,或称无籍军。
秦汉时对散处巴郡、南郡境内诸少数民族(主要为廪君,即巴人后裔)的称呼。巴郡、南郡均战国秦时置,约当荆、梁、夔、巫之地。即今四川东北部、重庆大部与湖北襄樊以南,荆门、洪湖以西地区。
即“士会”。
金代州繁畤(今山西繁峙)人,字秉钧。经童出身。世宗时,调博野县丞,授太子司仓。得识皇太孙璟(章宗)。章宗即位,授工部侍郎,迁尚书。明昌四年(1193),升参知政事。五年,进尚书右丞。贿赂章宗李妃左右,
一种民间流传的玩具。其结构是在一个两端加工成斜面或弯曲面的薄竹片中央榫接一根竹或木制的立轴杆。操作时,通过手搓或绞纽牵动轴杆,带动斜面在垂直方向快速转动,使竹片借助气流而上升。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一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轵县置。治今河南济源市。属河内郡,蒙古曾改置原州,寻复为济源县。1988年改设为市。
在今浙江富阳西北新桥、三桥间。唐贞观十二年(638)县令郝某因旧址开,并造水闸。湖周六十里,溉田万余亩。万岁登封元年(696),县令李濬筑堤。贞元七年(791)县令郑早又增修之,后废。清重修,今尚存。
清代各类人丁之户口册。各省诸色人户,由地方长官每年十月造册,限次年八月咨送户部,归浙江清吏司掌管。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之户口,其丁档由户部八旗俸饷处掌管。蒙古各部所属编审丁档掌于理藩院。年终皆汇缮黄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