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风行殿
隋大业五年(609),工部尚书宇文恺从炀帝北巡,造观风行殿,上可容侍卫军士数百人。殿可离合,下设拖轮轴,推之迅速移动。炀帝于殿中盛陈文物,奏九部乐,宴请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陪列者二十余国使者,见之无不惊奇。
隋大业五年(609),工部尚书宇文恺从炀帝北巡,造观风行殿,上可容侍卫军士数百人。殿可离合,下设拖轮轴,推之迅速移动。炀帝于殿中盛陈文物,奏九部乐,宴请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陪列者二十余国使者,见之无不惊奇。
唐宝应元年(762)改高昌县置。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哈拉和卓堡西南。为西州治所。贞元中地入吐蕃,遂废。
?—1871又名马哈(尕)三。清甘肃巴燕戎(今青海化隆)昂思多人。撒拉族。原为阿訇。同治元年(1862),西宁民团与当地回民冲突,他率众起义,控制西宁地区,成为西北回民起义的重要基地之一。后病死。
见“砷白铜”。
明末高迎祥起义时的称号。高死后,李自成继承此号。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明正德十年(1515)土著起事,抚臣马昊分兵进讨,西路军围石头大寨,即此。
书名。明朱国祯撰。三十六卷。编年记载自洪武元年(1368)至隆庆六年(1572)二百零五年间大政。繁简多有未当。
唐贞观十四年(640)于东汉金满城置。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为庭州治。长安二年(702)后为北庭都护府治。宝应元年(762)改名后庭县。
地名。在今河北沧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居民于此煮盐为业,因名。”明建文二年(1400)盛庸遣将屯守沧州,燕军由通州至直沽,以青县有备,一日夜兼行三百里,由灶儿坡径达沧州城,遂攻克之。
唐武德四年(621)置。贞观元年(627)废。永泰元年(765)复置。治秋浦县(五代吴改为贵池县,即今贵池市)。唐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青阳、石台、东至等市、县地。宋属江南东路。辖境包有今铜陵市、县。元
?—1293元蒙古人。扎剌儿氏。祖拜延八都鲁,领蒙古军镇成都,任奥鲁官。至元六年(1269)袭职。十六年,从征斡端(今新疆和田)。二十一年,奉诸王术伯之命前往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为游击军,率勇士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