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言不尽意

言不尽意

魏晋玄学命题。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思想。源出《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三国魏荀粲认为,圣人的思想,因其旨趣精微,非言辞所能尽表,故主张“六籍(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三国志·魏志·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即所谓“言不尽意”。王弼提出“修本废言”(皇侃《论语义疏》注引),“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晋张韩(即张翰)提出“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百零七),均同属此说。西晋欧阳建以言尽意论与此说相对。

猜你喜欢

  • 炉房

    即“银炉”。

  • 太子左右监门率

    官名。隋代置,掌东宫诸门禁,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改名宫门将。唐武德五年(622)复置,为太子左、右监门率府长官,员各一人,正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崇掖卫率,咸亨元年(

  • 公输子

    即“公输班”。

  • 体仁阁

    清阁名。在太和殿之东,与弘义阁相对。《清稗类钞》谓体仁、弘义两阁,即明时之文昭、武成阁。

  • 佛朗

    即“拂朗”。

  • 相坐

    法律用语。亦作连坐。即一人犯罪而株连其家属、邻里或他人的刑罚制度。《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司马贞索隐:“牧司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历代多用

  • 黑釉蓝斑腰鼓

    唐鼓。鼓长形,两头粗中腰细,鼓身突起弦纹七道,施蓝釉,于匀净之黑釉上点缀以蓝色或月白色之彩斑,优美而典雅。产于今河南鲁山窑。鼓藏故宫博物院。

  • 完颜永蹈

    ?—1193金世宗子,元妃李氏生。本名银术可,初名石狗儿。世宗时,封滕王、徐王,加开府仪同三司,为大兴尹。章宗即位,进封卫王、郑王,定武军节度使。明昌四年(1193),结内侍谋夺皇位,被家奴告发,处死

  • 许昌县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改许县置。与长安、谯、邺、洛阳为五都。治今河南许昌县东。魏、晋为颍川郡治。东魏移治今许昌县东北许田。东魏、北齐、北周为许昌郡治。隋、唐属许州。五代唐改为许田县,北宋熙宁四年(1

  • 虫虾

    ?—1465明贵州东南地区人。侗族。正统十四年(1449),以号称三十万之众围攻铜鼓卫(今锦屏地),被都督陈友击退。其后,明廷从兵部尚书于谦议,继续镇压。至成化元年(1465),终为明将庄荣所执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