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奠
天子祭奠臣僚称赐奠。清制,凡王公百官死后,皇帝依例赐奠,或遣官致祭,或给祭文、赐祭品,或立碑、建亭,各有差次。
天子祭奠臣僚称赐奠。清制,凡王公百官死后,皇帝依例赐奠,或遣官致祭,或给祭文、赐祭品,或立碑、建亭,各有差次。
官署名。元代侍卫亲军机构。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侍卫总管府改置,掌札刺儿、忙兀、兀鲁兀、弘吉刺、亦乞列思五部探马赤军。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职。隶詹事院。三十一年八月,改为隆福宫右都威卫使司
即“公输班”。
即僧侣。宋徽宗于重和元年(1118)立道学,宣和元年(1119)改僧侣为德士,僧录司为德士司,左右街道录院为道德院,德士司隶道德院,各地僧正司皆改德士司。
蒙元时期蒙古王室授予西藏萨迦款氏家族世俗首领之封号。据汉、藏史籍所载,领此封号者,元建国前有恰那多吉(1239—1267),元建国后,又有琐南藏卜、贡噶勒贝迥乃坚赞贝桑布(1308—1336 或134
又名引税。清政府凡随盐引征收之盐税,皆可视为引课。有正课(正项)与杂课(杂项)之分。后逐渐增多。至嘉庆时多至近百种。
即“原宪”。
谷(榖)即“春秋谷梁经传补注”。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为十二卫将军之一,置二人,从三品,佐大将军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初沿置,武德五年(622)改为左领军卫将军。
书名。清叶尔羌参赞大臣庆英、帮办大臣固庆之奏稿。约七万余字。抄本。起自咸丰七年(1857)十二月,迄于咸丰八年十二月。主要内容为咸丰七年驱逐倭里罕和卓入寇后之诸善后事宜,及库车迈买铁里领导的农民起义经
隋开皇九年(589)置,以山川蕴物珍奇得名(《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一说以境内物产丰饶得名(《通典·州郡典》)。治鄱阳县(今江西波阳县)。大业三年(607)改为鄱阳郡,唐武德初复为饶州,辖境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