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默尔根哈屯
?—1756
清蒙古准噶尔部达什达瓦之妻。参见“达什达瓦部”。
清蒙古准噶尔部达什达瓦之妻。参见“达什达瓦部”。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并大都旧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司。武宗至大元年(1308),改名为宣课提举司。属户部。掌诸色课程,并领京城各市。置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下领马市
①(? —前122)即衡山王。西汉宗室。淮南厉王刘长子。汉文帝八年(前172),封阳周侯。十六年立为庐江王。景帝前四年(前153),因数与越私相交往,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武帝初,王国内史奏其侵夺人田,
见“司田参军事”。
1810—1879美国人。传教士。1838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旋得名誉博士学位。清道光十九年(1839)偕妻至澳门,任马礼逊学校校长,为在中国创办西式学校的第一人。二十七年因病回国,将容闳、黄胜和黄
官名。隋文帝始置,为正四品文散官。大业三年(607)为从五品。唐沿置,从五品下。北宋初沿唐制,元丰三年(1080)废罢文散官,改为新寄禄官,定为从六品,取代旧寄禄官中行郎中。金再置为文散官,从五品中,
见“内三院学士”。
学校名。教习蒙古文字。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二月颁行八思巴创制的蒙古字。七月,立诸路蒙古字学,招收生徒学习。次年,设诸路蒙古字学教授。八年,又规定蒙古字学生徒,免一身差役,学习二三年后,考试中选者
中国哲学术语。指人物之性的来源。《礼记·中庸》认为:“天命之谓性。”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立命”的主张也以人物之性为天命之所赋。《易·乾彖》以“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命题对思、孟之说作
东汉人。桓帝时为谏议大夫,与伏无忌、崔寔等续撰《东观汉记》。
战国时人。疑为墨子弟子。《墨子·鲁问》谓其曾提出“往昔可知,来者不可知”的看法,受到墨子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