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饷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学校名。清宣统元年(1909)在北京设立。以造就贵胄法政通才为宗旨。招收宗室、蒙古王公、满汉世爵及其子弟入堂肄业。派贝勒毓朗充任总理。分设正、简两科。正科四年毕业,简易科二年毕业。另设听讲科一班,一年
清地方官府向中央奏报钱粮之册簿,其内容与*奏销册同。顺治初,议定每年造送。康熙四年(1665),以其糜费无益,令永行停止。
清代五金矿沙业之公所。
晋简文帝年号(371—372)。凡二年。
即“疏勒”。
良一作梁。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一说即鹿鸣津。《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范阳南寇,遣“周挚自胡良济河”;又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皆即此。四年
法律用语。亦作连坐。即一人犯罪而株连其家属、邻里或他人的刑罚制度。《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司马贞索隐:“牧司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历代多用
元怯薛职名。亦作舍里八赤。舍儿别,波斯语sherbet的音译,原为糖浆名称,有医疗效用。太祖十五年(1220),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病,撒麻耳干也里可温医生撤必进所制舍儿别,被任命为御位下舍儿别赤,即调制
书名。南宋吴潜修,梅应发、刘锡撰。十二卷。开庆元年(1259)成书。因续《宝庆四明志》而作,故名。四明即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全书内容分为庆元府额、增秩因任、学校、科举、城郭、坊巷、郡圃、水利等三十
即皇太子。《汉书·史丹传》:元帝时,诏史丹以驸马都尉侍中护太子家,“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