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
唐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字守愚。光启进士。历京兆鄠县尉、右拾遗,终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所作《鹧鸪》诗,为当时传诵,故又称郑鹧鸪。受司空图、马戴等赏识,诗名颇高。与许棠、张乔等十人唱和,时号芳林十哲。诗多咏物,亦有感怀伤时之作。所撰《宜阳集》、《国风正诀》已佚。今存《云台编》(一称《郑守愚文集》)三卷。
唐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字守愚。光启进士。历京兆鄠县尉、右拾遗,终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所作《鹧鸪》诗,为当时传诵,故又称郑鹧鸪。受司空图、马戴等赏识,诗名颇高。与许棠、张乔等十人唱和,时号芳林十哲。诗多咏物,亦有感怀伤时之作。所撰《宜阳集》、《国风正诀》已佚。今存《云台编》(一称《郑守愚文集》)三卷。
东魏置。治怀恩县(北周改寿张县,隋改名淮阴县,今淮阴市西南)。辖境约当今江苏淮阴市及洪泽、盱眙、淮阴等县。属淮州。南朝陈改为东平郡。隋开皇元年(581)复改为淮阴郡,不久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楚州
见“八作司①”。
即“月伦”。
约991—1047北宋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子京。大中祥符进士。初在泰州协助范仲淹主持筑捍海堰,后由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累迁殿中丞。因曾建请刘太后还政,仁宗亲政后擢左正言,迁左司谏,以言宫禁
古西域国名。为波斯语音译。故康居国,在破落那(今中亚锡尔河上游费尔干纳盆地)西北。北魏太延三年(437),遣使朝贡,自后不绝。
书名。亦称《贾子新书》、《贾子》。西汉贾谊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为“贾谊五十八篇”。《隋书·经籍志》作“贾子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作“贾子新书十卷”。《崇文书目》则言“贾子十九卷”,“本七十二篇
以铁为铤的铜镞。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初。其铁铤可用一般锻件或白心可锻铸铁件。工艺程序是先作铁铤,后将其插入镞范,浇铸镞部,是中国古代金属锋刃器复合材料的工艺形式之一。优点是铤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东汉
?—374十六国时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前秦建元十年(374)五月,与杨光起兵反秦,向东晋称臣请援。称蜀王,巴僚酋帅举兵相应,进围成都,建元黑龙。旋与巴僚帅张重等争权内讧,为秦将邓羌、杨安各个击破。
即“宋太宗”。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为三部勾院所属机构之一,上隶三司。参见“三部勾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