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隋仁寿三年(603)分益州置。“因境有赖简池为名”(《元和郡县志》)。治阳安县(今简阳市西)。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资阳二市地。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分益州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简阳一市和金堂县部
厅名。清置。为雍正四年(1726)改流用兵首起之地,属“新辟苗疆”,设理苗同知,隶贵阳府。治今贵州长顺县。
见“鼓状”。
又称五等簿、五等版簿、人口产业簿、丁产等第簿。征科赋役所依据的基本簿籍,登记乡村户的丁口、产业和户等。户等据税钱或家业钱多少划分,分五等。每逢闰年,即约隔三年,推排产业,升降户等,加以重造。以县为单位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阳县置。因县境砀山得名。治今安徽砀山县东里许旧城基。属宋州。宋属单州。自金兴定后屡有迁徙。元属济宁路。明属徐州。万历二十六年(1598)移治今砀山县。清属徐州府。
北周铜钱。大象元年(579)始铸,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并行。钱文玉筋篆,书法绝工,制作精美,为北周三大名泉之首,更为魏晋以来钱中之冠。永通万国
古葬俗。因多置于绝壁上或崖洞中,故又称崖棺葬、崖墓、崖洞墓。又因葬具有作船形者,又称船棺葬、架壑船、仙船等。流行于长江以南,东起台湾、西到云南等省的一些民族中,在东南亚,甚至太平洋诸岛上也有发现。此葬
明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字熙载,号弘轩。嘉靖进士。授襄陵知县,累迁户部侍郎,总督仓场,曾谏止房山开矿。后协理兵部尚书,奏设“背包军马”,令畿民遣戍者还籍充驿递。万历十九年(1591)官至刑部尚书,不
即“元太祖”。
在今四川西部峨眉山万年寺无梁殿内。有白象莲座普贤菩萨铜像一尊,小铁佛像数百,铸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铜像通高7.4米,其中白象高3.33米,大耳六牙,长鼻垂地,彩带辔头,佩鞍,身宽2.3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