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社
苗族旧有社会组织。苗语称江略。略即鼓,江即量词“一支”,故意译为鼓社。一般由一个或数个同宗不婚的村寨组成。有黑白之分,老社称黑社,新分出者称白社,白社间通婚。黑社立鼓石窟,窟内供“央公央婆”木像、长木鼓、芦笙和水牛角等。白社无窟,礼仪简化。视社大小,选鼓头一至三人或五至七人,于每届鼓社节(即“吃牯桩”,一般三十年一届)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鼓头主持祀祖祭鼓活动,综理全社政治、军事、司法、生产、福利等事务。
苗族旧有社会组织。苗语称江略。略即鼓,江即量词“一支”,故意译为鼓社。一般由一个或数个同宗不婚的村寨组成。有黑白之分,老社称黑社,新分出者称白社,白社间通婚。黑社立鼓石窟,窟内供“央公央婆”木像、长木鼓、芦笙和水牛角等。白社无窟,礼仪简化。视社大小,选鼓头一至三人或五至七人,于每届鼓社节(即“吃牯桩”,一般三十年一届)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鼓头主持祀祖祭鼓活动,综理全社政治、军事、司法、生产、福利等事务。
三国时涿郡(治今河北涿州市)人,字宪和。少与刘备相识,随从左右。备至荆州,任为从事中郎,常充往来使命。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备围成都,被遣往说益州牧刘璋,璋乃与之同出城降。拜昭德将军。为人少礼傲慢
即“陈留王”。
①(?—前106)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本姓郑。其父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主家婢女卫氏私通,生青,遂冒卫姓。少时牧羊,为平阳侯家骑从。后姊卫子夫入宫受武帝宠幸,因得为侍中。元光六年
书名。金元好问著。四十卷。凡诗赋十四卷,表、制、碑、铭、记、序等二十六卷,附录一卷。前有李冶、徐世隆二序。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刻本、清康熙华氏刊本。
?—207东汉末吴(今江苏苏州)人,后徙钱唐(今浙江杭州)。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娶之,生策、权等四子一女。建安七年(202),曹操新破袁绍,下书责权质任子。众说不能决,权乃引周瑜至其前定
商办企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吴增元创办于江苏江阴,织造棉布,资本七万元。后扩充,工人尝逾千人。
清置。明为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隶临安府。康熙六年(1667),改土归流,置府,隶云南省。雍正八年(1730),设文山为府治。辖境相当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文山、西畴、马关、麻栗坡、砚山等
?—1364一名王不花。元高丽人。与顺帝后奇氏同乡,以宦官入侍奇氏,极受宠幸,官至资正院使,掌管皇后之财赋。至正二十年(1360)太平罢相,与丞相搠思监、宣政院使脱欢等结党,左右朝政。二十三年,任集贤
官名。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职官。咸丰十一年(1861)设。分为四种:总办章京,满、汉各二人,掌承发庶务;帮办章京,满、汉各一人,掌赞佐总办之职;章京,满、汉各七人;额外章京,满、汉各八人,掌各股之事,
1562—1626明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存之,又字云从,别号景逸。东林学派著名学者。万历进士,授行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因劾首辅王锡爵,谪揭阳典史。不久归里。后以亲丧,不再出仕。与顾宪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