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䩞鞢带

䩞鞢带

契丹服饰,腰带。又作蹀躞带。《辽史·国语解》称:“䩞鞢带,武官束带也。”䩞䩞,指带上系佩物品。《仪卫志》记,契丹官朝服,“服紫窄袍,系䩞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饰,谓之盘紫。”汉官常服,“五品以上,……武官䩞鞢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乌皮六合��。”(一说汉服无䩞鞢带)。此带于唐代以前即存在于北方游牧民族中。现从考古发现,契丹时有三种形制:一为单带扣单䤩尾式,于方銙上穿眼,眼下系小带,在小带上佩系各类物品,带銙数5—12不等,质地有金、玉、银、铜等不同,似属官服,为高官在会朝时所束;二与前种区别在方銙量少,起眼不多,或无眼,所带佩物较少,仅剑、刀、锥等实用品,无佩饰玩物,恐为普通官员与侍从,著常服时所束;三为带身无革鞓,而是丝绦,亦无带扣和䤩尾,直接将丝绦束结身后,一般为妇人所束。宋代䩞鞢已失,只存带銙以作装饰,沈括《梦溪笔谈》云:“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算囊、刀砺之类。身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鞦根,即今之带銙也。”

猜你喜欢

  • 黄池之会

    春秋时以吴为首的一次诸侯盟会。吴王夫差打败越国、齐国后,势力日盛,欲北上称霸。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2),通知晋定公、鲁哀公等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订立盟约,共尊周室,争当霸主,故史称“黄池之会

  • 於潄

    见“宫”(1749页)。

  • 者干会盟

    19世纪中叶云南哀牢山区彝族首领李文学和哈尼族首领田四浪(又名田政)领导的两支反清义军的会盟。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以李文学为首的各族农民起义。为扩大力量,决定联合哀牢山中段由田四

  • 五路士台吉

    见“乌鲁斯博罗特”(352页)。

  • 阔阔带

    ?—1262元朝将领。又译阔阔歹。蒙古兀良哈氏。时而与氏合称兀里羊哈台阔阔带。都元帅兀良合台次子(一说作西征主帅速不台次子,兀良合台弟)。袭职,为都元帅。世祖中统三年(1262),与宗王合必赤讨平李璮

  • 朵甘思宣慰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名。又作朵甘宣慰司。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初,命星吉监藏为宣慰使。十八年(1385)正月,定秩正三品。景泰三年(1452),明廷从灌顶国师赞善王班

  • 甸城记碑

    呼和浩特地区元代古碑。建于延祐七年(1320)。碑高2.85尺,宽2尺。由裕斋后人李文焕撰书,刘仲义刻石。碑文记述古丰州地区的历史、地理方位、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行政管理等。从碑文中还可看到宋代该地“

  • 绵洵

    ?—1858清朝宗室、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多罗贝勒永鋆子。道光六年(1826),考授奉恩将军,历官辽阳城守尉,署金州副都统,凉州、江宁副都统等。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占领江苏省城,随陕甘总督舒

  • 李玝

    ?—347成汉宗室、东晋官员。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孙,※李荡第五子,成汉君主※李雄侄。成汉玉衡十三年(323),随征东将军李寿攻阴平杨难敌,不克。十八年(32

  • 长庆会盟碑

    藏语称“位萨多仁”,意为“拉萨石碑”。位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唐长庆三年(吐蕃彝泰丸年,823),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建,以纪念长庆元年及二年唐蕃两次会盟。碑身呈方柱形,高4.78米,宽0.95米,厚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