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七步寺

七步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纳道寺。在甘肃卓尼县多坎乡大峪沟口,地处洮河南岸。据《安多政教史》载,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西藏彭域杰乌岗哇高僧赛康巴桑结嘉措,在第九代卓尼土司杨朝梁资助下修建并主持教务。有经堂、佛殿、禅房、围墙及闻思院等。后阿旺索法台,于雍正七年(1729)主持修建大经堂,复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参尼扎仓。阿旺索南曾在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获噶居巴学位,博学多识。当地宗教界以其为赛康巴之转世,该寺转世活佛系统自此始,共传四世。隶属于卓尼寺。寺内原供有象牙雕无量寿佛像、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亲手雕刻之白檀香木法王像等。1958年除大经堂外皆遭火焚,现已不具昔日规模。

猜你喜欢

  • 杨保炽

    后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玄之子。曾任建节将军。元嘉十九年(442)五月,宋军进攻仇池,其叔杨难当败奔北魏,自身被俘。旋被宋立为仇池主,与宋龙骧将军、平羌校尉、北

  • 爱登里逻汨没密施俱录毗伽可汗

    见“忠贞可汗”(1414页)。

  • 和阗直隶州

    清代新疆州名。光绪九年(1883)置。治所在今新疆和田县所在地。辖于阗(今新疆于田)、洛甫2县。管领村庄129处及5驿站。隶喀什噶尔道。1913年改为县。人口7.8万余人,其中大多数为维吾尔族,少数为

  • 七城

    即“哲德沙尔”(1859页)。

  • 弗思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富色克摩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治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宛里城。万历四十年(1612),还曾来朝进贡。

  • 福征寺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蒙古语称“布特苏木”,也称“包头召”。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召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砖木结构,为以圆木支撑的西藏式二层楼房。一楼为经堂;无隔墙;二楼供释迦牟尼;护

  • 踏板

    即“克牙气克”(987页)。

  • 沙阿鲁阿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沙阿鲁阿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现在只剩了几十个,居住在高雄县荖浓溪上游,桃源乡的桃源和高中两个村中。沙阿鲁阿人和布农人杂居,日常生活中都已使用布农语,所

  • 讷尔经额

    ?—1857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费莫氏。嘉庆翻译进士。道光六年(1826),由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擢漕运总督。任内请禁粮船夹带私盐,以清弊源;因所辖府州成灾,粮值骤昂,请缓买旗丁行月口粮,以恤丁力

  • 韩炳

    ?—1736清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守备、都司。雍正元年(1723),从征阿尔加囊��有功,翌年,从征卓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