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

元末明初,由※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成。在蒙古各部军事贵族的长期混战中,察合台汗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巴鲁剌思和※朵豁剌惕两大※异密(首领、统治者、军事长官)势力。1346年河中地区(阿姆、锡尔两河之间地)巴鲁剌思部异密合札罕攻杀合赞算端汗,另立答失蛮为汗;朵豁剌惕部异密※播鲁只亦于伊斯兰历七四八年(1347—1348年)在阿克苏将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拥立为汗。察合台汗国正式分裂成东西两大部分。※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继承者曾致力于汗国的统一,终归失败,只能保持其在东部的统治。史称其统治下的地域为“东察合台汗国”,《明史》称“别失八里国”,后部落西去,“更国号曰亦力把里”。而察合台汗国的西部则由巴鲁剌思部异密※帖木儿及其后裔统治,史称为“帖木儿王朝”或“帖木儿帝国”。秃黑鲁帖木儿汗于1353年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汗国内的蒙古部族开始伊斯兰化。其去世后,朵豁剌惕部异密※哈马鲁丁篡夺政权,引起内乱。帖木儿王朝趁机多次入侵,哈马鲁丁在战乱中失踪,朵豁剌惕部异密※忽歹达把秃黑鲁帖木儿之少子※黑的儿火者拥上汗位,恢复察合台汗国的“合法”统治。时汗国疆界基本确定,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蒙古斯坦,东起阿尔泰山,西至塔拉斯河以东沙漠地带,北界塔尔巴哈台山至巴尔喀什湖一线,南包括天山山脉;(二)※向阳地,原西辽时期※东部喀喇汗王朝领地,包括葱岭以东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乌什、阿克苏六城地区和葱岭以西费尔干东部地区;(三)畏兀儿地,西辽时期高昌回鹘的天山以南地区,包括※吐鲁番,焉耆两地。黑的儿火者汗死后,五传至※歪思汗。其统治时期(1417—1432),瓦剌势力向西发展,进入蒙古斯坦东部。歪思汗死后,二子为争夺汗位展开斗争,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最后由长子※羽奴思汗统一全国。1487年羽奴思死后,汗国又分裂为东西两部:长子※马合木汗统治西部,都塔什干,名义上为全国大汗;少子※阿黑麻汗统治东部,都吐鲁番。阿黑麻汗两次大败瓦剌,并将疆域扩展到哈密。后,阿黑麻子※满速儿汗又统一汗国,但领地逐渐缩小,至其子※沙汗统治时仅限天山以南、库车以东地区。沙汗在一次对瓦剌的战争中死去,其从兄弟※速檀马速拥众嗣位,1570年被叶尔羌汗国※阿不都·哈林汗军俘虏,国亡,领地并入叶尔羌汗国。(表见下页)

附: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世系表

注:一些在位年系按伊斯兰历推算,故介于两年之间。

猜你喜欢

  • 托恩

    维吾尔语音译,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袍名。其制与内地袍大体略同,大领窄袖,领无扣。男右衽,女敞前襟,袖平不镶,四周连纫,高贵者用锦绣、冬用貂、狐;一般人则多服缎、罽、绸、褐,冬服羊皮。一是旁无衽,当胸5扣,

  • 同俄设

    见“沙钵罗咥利失可汗”(1133页)。

  • 西畴人

    古人类化石。1972年冬发现。因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街仙人洞出土,故名。出土有5枚晚期智人牙齿。牙齿特征、尺寸大小,特别是其中右下第一或第二臼齿的咬合面,具有“十”字形结构,长宽指数在现

  • 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

    见“切尽黄台吉”(189页)。

  • 阿毕达

    见“内齐托音一世”(310页)。

  • 台湾番俗考

    书名。翦伯赞著。1947年3月正式出版。全书共分5部分,即《前言》、《台湾番族诸部落的名称及其分布》、《台湾番族的经济构造及其生活方式》、《台湾番族的家族形态及其氏族组织》、《台湾番族的意识形态》。该

  • 大宝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兴年号。1149—1155,凡7年。

  • 金永昌

    见“阿拉坦敖其尔”(1243页)。

  • 乃蛮部

    ①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部落名。又译奈曼部。18~19世纪时,主要驻牧于巴尔喀什湖周围、伊犁及塔尔巴哈台等地。先民原为蒙古国之“乃蛮”,后因被成吉思汗战败西迁,部分遂融合于哈萨克族中。 ②清代布鲁

  • 彭世雄

    ①元末明初湖广保靖州(治今湖南保靖县)土官。土家族。原为保靖州土官。朱元璋初起,率所属归附,命仍为保靖州安抚使。奉命率土兵1万,随朱元璋征战,以功封武略将军,世袭爵土。 ②明代湖广永顺土官。字人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