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桓

乌桓

古族名。又作乌丸。东胡族一支。语言属东胡语的分支。战国时已见于史籍。与鲜卑均为东胡部落联盟中之大部。秦末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败,联盟瓦解,余众分聚于两部。该部退保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一说是时始因以为号)。北邻鲜卑。初臣服匈奴,岁贡牛、马、羊、皮张,逾期,则没其妻、子为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匈奴为汉将卫青、霍去病所破后,遂附汉,被徙置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汉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之。昭帝始元(前86—前80)年间,势渐强。因挖匈奴祖坟,为匈奴所败,又遭汉将袭击,遂叛汉,扰幽州。至宣帝(前74—前49)时,复降汉。到王莽新朝,因不堪征调之苦,重依附匈奴,联兵扰汉缘边诸郡。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乘匈奴内乱,破之,迫其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二十五年,在汉币帛重赂之下,大人郝旦等900(一作9千)余人复归汉,受封侯、王、君长者81人,被置于东起辽东,西至朔方的缘边十郡界,助汉击匈奴、鲜卑,使明、章、和三帝时边塞得以无事。大批骑兵以留作宿卫为名,被编为“乌桓胡骑”,由汉宿卫兵校尉直接控制,随从征讨。灵帝(167—189年在位)初,辽西、辽东、右北平等地乌桓兴起,其大人自称王。献帝初平(190—193)中,辽西乌桓首领※蹋顿统一诸部,组成联盟,势力渐强,并卷入中原封建割据战争,助袁绍破公孙瓒,受封单于。建安十二年(207),为曹操败于柳城(治今辽宁朝阳市西南),降众20余万被徙置内地,健壮者被编为骑兵,卓有战功,史有“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之称。初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母权尚存。邑落首领称小帅,数百千落自为一部,由大人统领,推举产生,无世业相继。以大人名字为姓,故姓氏无常。以牧猎为业,追逐水草,不常其居,以穹庐为舍,食肉酪,衣毛毳。有牧猎所需之手工业,男制弓矢、鞍勒、兵器,女刺绣制毡毯。有农业,产稷及东墙(结实如稷子)。不识文字,刻木为记。俗敬鬼神,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先大人有健名者。其约法,违大人言者,罪至死。有私有财产,“各自畜牧营产”,不相徭役。南迁后,与汉人“岁时互市”,以牲畜、皮张换取生产生活用品。汉地之“精金良铁”及铁制工具、兵器、陶器、马具、铜镜、服饰、货币等传入该地,使其锻铁、制陶、酿酒等均获得发展。魏晋以后逐渐与他族融合,形成“杂胡”,但至唐代仍有称“乌丸国”者入贡,直至辽太祖二年(908),尚有耶律阿保机遣撒剌讨乌丸的记载。

猜你喜欢

  • 河州茶马司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市。洪武七年(1374)置。初置司令、司丞各1员。十五年(1382),改称大使、副使。一度因茶贱马少,受命兼领洮州司(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终明之世,一直是明政府与

  • 李文明

    ?—1800清代云南拉祜族抗清首领。云南双江人。拉祜族。嘉庆四年(1799)九月,因不堪勐勐(或作猛猛,即双江)傣族土巡检罕朝鼎的残酷压迫剥削,聚众起义,迅速攻占勐勐,迫罕朝鼎逃奔缅宁城。双江佤族和澜

  • 朋素克喇布坦

    ①(?—1712)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萨玛第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嗣额尔德尼济农号。遣使向清入贡。受康熙帝命,调解札萨克图汗成衮与土谢图汗察

  • 撒剌哈西

    见“昔剌思”(1345页)。

  • 鼻饮

    壮族先民骆越、乌浒、僚人的饮水方式。流传于今两广云贵等地。最早见于《汉书·贾捐之传》:“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其后,《太平寰宇记》“贵州风俗”条引《异物志》称:“乌浒,南蛮之别名也。巢

  • 奥伦博如坎

    鄂伦春语音译,“奥伦”意为“仓库”,“博如坎”为“神”之意,指主管仓库的女神或北斗七星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妻,妻子受虐待,无奈,骑马逃跑,路过娘家仓库,想取点食

  • 大礼国

    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祐世隆(一作酋龙、世隆)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嗣位时所称国名。唐乾符五年(878)其子隆舜改称大封民国。

  • 祁贡哥星吉

    ?—1392土族第一代西祁土司。青海西宁人。本为蒙古族,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中。元末封金紫万户侯,任甘肃行省理问所官。明洪武元年(1368),归附明朝。封副千户,世袭。二十四年(1391)受命招抚各部

  • 水摆夷

    参见“旱摆夷”(1080页)。

  • 傣医

    傣族传统的医药科学。有悠久历史,民间多由不脱离农业生产,懂得医药知识的“摩雅”(傣医)于劳动之余采药制药,为人治病。诊断方法与中医相仿,亦分望、闻、问、切等步骤。所用药品具有明显地理特征,药源包括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