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馛

伊馛

?—459

北魏大臣。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鲜卑伊娄氏(后改伊氏),为拓跋宗族十姓之一。少勇健,力大善射。太武帝神䴥(428—431)初,擢为侍郎,转三朗,赐爵汾阳子,加振威将军。太平真君(440—451)初,为中护将军、秘书监。以功赐爵魏安侯,加冠军将军。后出为东雍州刺史,转殿中尚书,常典宿卫。十一年(450),从征南朝宋,兵至瓜步,颇有战功,进号镇军将军。文成帝兴安二年(453),迁征北大将军、都曹尚书,加侍中,进爵河南公。兴光元年(454),拜司空。太安二年(456),领太子太保。次年,与司徒陆丽等并平尚书事。史称其“位及三公,清约自守,为政举大纲而己”。

猜你喜欢

  • 雅

    壮语音译。壮族女巫称谓。亦称“都雅”。意为“巫婆”、“鬼婆”。流行于广西。其年轻时常被推选为“囊海”(扮月姑),到中老年后就自称能通鬼神,附近民妇遂带着米、钱、鸡等来向其问卜,久之便成为职业或半职业的

  • 温真

    即“嫩真”(2482页)。

  • 廓尔喀纪功碑

    碑铭。记述清军入藏胜利击退廓尔喀军经过的刻石。乾隆五十八年(1793)内阁侍读学士军机处行走杨揆撰文。碑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文见《西藏奏疏》。记乾隆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侵掠后藏,大将军福康安领参赞

  • 髡发

    契丹民族男子的一种典型发式。头顶头发剃光,两鬓各留一绺长发,由耳前(或耳后,或至耳轮分开一前一后,至耳垂合拢)垂于肩上。有的前额留短发,似八字向两边分开;有的前额剃光,不留发。辽墓出土墓画多有形象的反

  • 伽阇那

    见“伽色尼”(1098页)。

  • 大黄

    中药名。又称黄良、将军、火参、肤如。出产于四川、陕西、江淮及甘、青一带。有锦纹大黄、土番大黄、土大黄之分。茎青紫色,形如竹。二、八月采其根,去黑皮,横切作片,火干,即可供用。川大黄因片如牛舌形,故又称

  • 尼木立立土司

    见“河东长官司”(1509页)。

  • 岱总汗

    见“脱脱不花”(2082页)。

  • 上邽氐羌起义

    北魏太平真君年间爆发的反魏斗争。太平真君七年(446),秦、益二州汉、氐、羌、匈奴等族人民为反对北魏暴政,在金城边冏、天水梁会率领下,聚集万余户于上邽(治今甘肃天水)东城、南城举兵反魏,攻逼二州刺史封

  • 裴阿摩支

    唐初疏勒王。裴姓,自号阿摩支,治迦师城(今新疆喀什)。贞观(627—649)中,娶西突厥之女为妻,九年(635),遣使赴唐献良马。十三年(639),又贡方物。二十二年(648),唐军破龟兹,受命为疏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