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余覩之叛

余覩之叛

又作:“耶律伊都之叛”。辽末由统治者内部斗争引起的反叛事件。余覩(亦作余睹、余笃、余都姑,清代史家改写为伊都),即耶律余覩,天祚帝时戚臣,为天祚帝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天庆年间(1111—1120)为金吾卫大将军,东路都统。曾领兵镇压中京的撒八起义。时国内局势动荡,外部女真军步步深入,土地大部丧失,形势严重,然统治者内部争权仍炽烈。天祚帝元妃之兄萧奉先在朝擅权,惟恐元妃生子耶律定不能嗣承皇位,乃寻机陷害文妃及其子耶律敖鲁斡。借文妃与姐妹在宫中相会(内中有余覩妻)之事,诬告余覩等结文妃谋废立,致使天祚帝怒杀余覩妻,赐死文妃。时余覩在军中,闻之大惧,即率兵千余及骨肉军帐降金,天祚帝急遣北宰相萧德恭等追击,至闾山,及之。诸将议曰:“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覩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覩矣。不如纵之”(《辽史》卷102)。回告天祚帝,追袭不及。保大二年(1122)正月,余覩引金军攻天祚帝行宫,致天祚帝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统治者内部勾心斗角加速了契丹王朝的覆灭。

猜你喜欢

  • 锁南嘉措

    1543—1588即三世达赖喇嘛。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高僧。《明史》作索南坚措。藏族。生于拉萨西郊堆垅地方玛氏贵族家。父南结扎巴为穷结宗本,母系帕主属下官员之女。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4

  • 札鲁特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东麓。牧地东至科尔沁界,西至札鲁特右翼旗界,南至科尔沁界,北至乌珠穆沁界。天聪二年(1628),部长内齐偕色本等率众归附后金。顺治五年(1

  • 鬼侯

    商代鬼方酋长。鬼方游牧于今陕北、漠南和漠北的广阔地区,并向南牧,与华夏农业民族发生冲突。在商朝和周国的攻击下,他率部分鬼方属众投降商朝,因功被商王封为侯,史称“鬼侯”,封地在九侯城(亦称鬼侯城,在今河

  • 鲜弄

    傣语音译,亦称“布格”,意为“大伙头”。旧时傣族封建土司对其统治下的拉祜等族大头人的封号。如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就由孟连土司加封六个“鲜弄”,发给委任状和礼物。每个“鲜弄”下辖若干“鲜”,意为“伙头”,

  • 元羽

    470—501北魏宗室。又称直懃驾头拔羽直,字叔翻。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前废帝※元恭之父。太和九年(485),封广陵王,加侍中,为外都大官。后为大理,加卫将军,典决京

  • 瑶族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有“勉”、“甘迪门”、“坳标”、“拉加”、“炯奈”、“金门”、“藻敏”、“布努”等不同自称和“盘瑶”、“过山瑶”、“茶山瑶”、“花蓝瑶”、“背篓瑶”、“八排瑶”、“板瑶”、“白裤

  • 哈撒儿

    见“合撒儿”(835页)。

  • 卧尔托彦

    即“倭尔托彦”(1889页)。

  • 系辽籍女直

    见“熟女真”(2525页)。

  • 斗斗

    见“杜度”(9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