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贡
德昂族群众性的宗教祭祀活动,亦称大贡、大赕、赶摆。流行于云南镇康等地。一般在夏历二、三月间择期举行。事前由达干、安长、佛爷和各家族长商定,在群众中募集祭祀所需粮、钱。旨在祈求村寨和地区平安、消灾免祸及驱除邪恶。届时,周围信徒前往参加,共唱“做摆”调,由佛爷举行宗教仪式,宣讲经书,诵念典籍。讲经内容主要有:佛家戒律,做贡的传说、目的和意义,文字的起源、结构以及信徒崇拜佛祖和金鹿把人引入土地,开始耕作的传说故事。佛爷讲经时,虔诚的老年信徒都要去听,表现出群众性的拜佛活动。
德昂族群众性的宗教祭祀活动,亦称大贡、大赕、赶摆。流行于云南镇康等地。一般在夏历二、三月间择期举行。事前由达干、安长、佛爷和各家族长商定,在群众中募集祭祀所需粮、钱。旨在祈求村寨和地区平安、消灾免祸及驱除邪恶。届时,周围信徒前往参加,共唱“做摆”调,由佛爷举行宗教仪式,宣讲经书,诵念典籍。讲经内容主要有:佛家戒律,做贡的传说、目的和意义,文字的起源、结构以及信徒崇拜佛祖和金鹿把人引入土地,开始耕作的传说故事。佛爷讲经时,虔诚的老年信徒都要去听,表现出群众性的拜佛活动。
见“勋旧佐领”(1650页)。
即“独逻”(1707页)。
见“西夏大藏经”(709页)。
山名。又作白涧岭。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北魏泰常元年(416),丁零翟猛雀率众起义于此。魏遣军弹压,猛雀等被杀。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主要通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傈僳族原有一种以印刷体的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正反颠倒的拼音文字,即老傈僳文,主要通行于宗教界。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傈僳语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见“罗苴子”(1416页)。
官名。战国时称主客,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主司外宾及少数民族事务。汉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以后称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隋唐时设有典客署,属鸿胪寺。
十六国之一。又称大成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始建国。晋惠帝元康八年(298),频岁大饥,※ 賨民(一称巴氐)※李特等率流民数万家就谷汉中,遂入巴蜀,居于巴西宕渠。因随军征讨赵廞叛乱有功,拜宣威将军、
见“完颜承麟”(1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