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氏

元氏

北魏、东西魏皇室姓氏,即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复代国,旋称魏王。天兴元年(398),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从崔宏议,建号大魏,自称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并将“拓跋”释为“土后”之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次年,诏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二十年(496),改鲜卑姓为汉姓,以“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诏改拓跋氏为元氏。元氏子孙相承,至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西奔后,由权臣高欢、宇文泰各拥元善见、元宝炬为帝,分裂为东西魏。后为北齐、北周所代。西魏废帝三年(554),恭帝元廓即位后,去年号、称元年,同时复元氏为拓跋氏,其余诸姓亦皆复旧。隋时又称元氏,然亦有未改者。在隋唐仍有不少元氏官至高位。后逐渐与汉族等融合。参见[拓跋氏] (1355页)。

猜你喜欢

  • 国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契丹民事制度的称呼,与“汉制”相对而言。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

  • 田益宗

    见“西阳蛮”(696页)。

  • 皇父摄政王

    清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的封号。皇室迁入燕京后,顺治元年(1644)十月,世祖福临封摄政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通称为“皇叔父摄政王”。五年(1648)十一月,举行郊、庙典礼时,又加封为“皇父摄政王”。

  • 图尔格依格尔部

    参见“图尔额依格尔部”(1439页)。

  • 蒙克特穆尔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车凌族子。乾隆十八年(1753),因准噶尔部封建主内讧,战乱迭起,率诸昆弟子侄随“三车凌”附清,授札萨克固山贝子。寻随车凌蒙克子巴朗叛逃,流窜于

  • 新法

    西夏法律著作。系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之后的修改本。写本,蝴蝶装,页面有23×17厘米、20.5×14厘米、21×13厘米、20×12厘米多种,共1000多页。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西夏的政治、经济、军事

  • 贝丹旦丕仲美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 索南达吉

    清代西藏贵族。后藏托布加拉日岗地方人。藏族。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之父。为六世班禅家族之亲属。乾隆二十三年(1758),其子被确认为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噶厦照例赐庄园、百姓,成

  • 肇州

    金、元地方政区名。①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置,隶上京会宁府。因金太祖胜辽兵、“肇基王绩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乡吐什吐村(或作望海屯旧址),亦说在该省肇州县东南第一松花江北岸八里城

  • 纥石烈良弼

    1119—1178金大臣。本名娄室。女真族。纥石烈氏。回怕川(今吉林省辉发河)人,后随父太宇徙居宣宁(今内蒙古凉城东北)。聪敏忠正,善决断。天会(1123—1137)中,被选中为女真字学生,送京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