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古儿罕

古儿罕

①突厥可汗、西辽皇帝及蒙古一些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局儿罕、菊儿罕、菊律可罕、葛儿罕。“”又作“”。《史集》释为“威武”;《元朝秘史》译作“普皇帝”,意“诸部共主”、“全体之君主”,“犹言大汗也”(《多桑蒙古史》上册)。西辽延庆元年(1124),耶律大石称帝后,即号葛儿罕。是后,西辽皇帝均享此尊号。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王罕之叔、札只剌部首领札木合亦沿用此称号。 ②蒙古诸部统一前克烈部首领之一。是为“”(汗)号,本名不详。马儿忽思次子,克烈部部长※王罕之叔。初与王罕驻帐于牙黑·牙卜罕地方。因兄忽儿札胡思死后,子王罕袭为部长,对未能嗣位,怀怨。又怨王罕嗣位后“多杀戮昆弟”(《元史》卷1),摧残骨肉,率兵攻之,大败王罕于哈剌温隘,自为部长。旋遭王罕及蒙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之父)袭击,兵败,逃西夏,后事不详。 ③见“札木合”(432页)。

猜你喜欢

  • 蒙古周刊

    蒙古各盟旗驻南京办事处所办刊物。1930年10月10日创刊。铅印,16开,蒙汉合璧。社址在南京花牌楼太平街56号。办事处成立后,曾发行《蒙文报告》,每周一期,不久改为旬刊,自第37期起改为周刊,不出售

  • 贡噶丹增

    ?—1773清代藏族王公。七世达赖喇嘛之兄,索诺木达尔扎之子。雍正十三年(1735),承袭桑日、桑珠颇章和桑耶庄园,清赐予阿齐图达尔罕头衔及印章。乾隆九年(1744),袭父辅国公爵。多次参与典礼、巡游

  • 顶卡花

    毛南族传统花竹帽。亦称顶盖花、花竹帽。流行于广西北部毛南族地区。系用精心挑选的金竹及墨竹破成细篾片编织而成。上面的顶箍缠有黑缎,织有黑边;中间的部分全用竹编织,灿若抹金;底部用墨竹编上4至6层斜“日”

  • 塔瓦赤

    突厥语tavachi音译。在国家军政机关中起副官职能,特别是战时负责通知军队集合,平时召集部民外出狩猎。※叶尔羌汗国时期设此官职。

  • 泸定桥

    又称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横垮大渡河。是我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藏语称“佳桑”。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原设泸定桥巡检,归属打箭炉厅。桥长100米、宽2.8米,由13条

  • 号地

    解放前我国南方不少少数民族以某种符号为标志圈占土地的一种方式。如云南的独龙、怒、佤、傈僳等民族过去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家庭或村社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二

  • 傣仂

    族名。又作“傣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的自称。“仂”系傣语音译,意为“下面”,因西双版纳处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部分傣族聚居区之南,按地理位置属于下方,故称。一说西双版纳古为“泐国”,称“勐

  • 思州宣慰司

    土司名。元置。至元十二年(1275),思州安抚田景贤内附,以其地置军民安抚司,治所在龙泉(今贵州凤冈县)。十八年(1281),改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使。二十一年(1284),改隶顺元等路宣抚使司,复降

  • 纥骨氏

    见“护骨氏”(1059页)。

  • 归德里

    见“四馆四里”(5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