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古惹巴惹

古惹巴惹

地域名。位于西藏门隅地区南部边界线即概里巴拉山口南。历史上为我国边境民门巴族越冬居住点。其像楔子般嵌入阿萨姆平原。地处西藏、不丹通往印度之要冲。因阿萨姆的博底亚等部落民向北侵占,后以交纳地租、赋税,租用了该地耕种。1826年英国殖民当局依“阳达布条约”侵占了缅甸的阿萨姆领土。1844年冬,英印总督派驻东北边境代办詹京斯少校以武力相威胁,压服那拉贡和达多隆两地区的张纤·萨特拉加、东达比拉加等6名门巴族代表与其签订“协议”,强行掠取了对古惹巴惹南的乌达古里的租借权。主文5条,规定英国殖民当局缴付年金5千卢比(为我国边民每年应得该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我方放弃该地的一切权利,不再对博底亚人犯有压迫行为;不再向佃农征收地租及其它收入;限定边民贸易集市点,我方边民在英属境内有不公,由英印殖民法院处理等。每年藏历十一月,由西藏地方政府派驻达旺的拉涅负责收取租金。除部分上缴西藏地方政府外,大部分租金留给拉涅、达旺寺和地方头人。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续缴付租金直到1954年。

猜你喜欢

  • 宇文周

    即南北朝时期的周朝别称。以皇室为鲜卑宇文氏(其先为匈奴苗裔)而得名。参见“北周”(527页)。

  • 撒完

    见“撒尼泼”(2492页)。

  • 王镕

    874—921唐末五代藩镇节度使。回鹘人。远祖没诺干于唐至德(756—758)中,被镶州节度使王武俊收为养子,号“王五哥”,其后子孙遂以王为氏。自四世祖王廷凑始,世为成德节度使(德州节度使)。太尉、中

  • 后赵武皇帝

    见“石虎”(445页)。

  • 朔方王

    晋代匈奴官号。为十六王之一。分左右。位在左右渐尚王(汉代称渐将王)之下,左右独鹿王之上。为单于辅臣。皆由单于子弟充任。

  • 坚甲

    用金属制造的坚实铠甲。又称金甲。古已有之。王昌龄诗云:“黄沙百战穿金甲”。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即以13副遗甲起兵。翌年,在翁科罗城一战中,项下受一镞,时所披锁子甲属此。锁子甲,也称

  • 金树仁

    1879—1941民国时期新疆地方军阀。字德庵,甘肃导河(今临夏县)人。汉族。清宣统元年考取拔贡,后入甘肃高等学堂。与杨增新有师生之谊。1914年入新疆,初任军务厅书记官,后历任阿克苏、疏附(今喀什)

  • 科布多北路台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也称阿勒坦诺尔乌梁海军台。设8台,从科布多起,35里至锡喇布拉克台,65里至和齐苏鲁克台,67里至轰鄂尔鄂笼台,60里至霍硕罗图台,60里至哈韬乌里雅苏台,60里至乌兰格依台,

  • 红七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西右江流域建立的革命军队。全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29年秋,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握的桂军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共1千余人,从南宁开赴右江流域,与当地壮族人民,特别是与壮族

  • 干把珠

    ?—1459明天顺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又作干把猪。贵州东苗十三番人。苗族。天顺二年(1458),遭旱灾饥馑,因不堪官府苛敛,率龙里(今龙里),新添(今贵定)、八番(今贵阳)、平越(今福泉)等地数万苗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