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呼伦贝尔八旗

呼伦贝尔八旗

清朝守卫中俄边界的八个驻防旗。雍正十年(1732),清政府为加强呼伦贝尔地区中俄边界的防卫,经黑龙江将军珠尔海奏请,始建呼伦贝尔城(今海拉尔市),由布特哈调来索伦、达呼尔、陈巴尔虎、鄂伦春兵丁共3千名,编五十牛录(佐),分左右两翼,各四旗,合为八旗。左翼四旗在中俄边界驻防游牧,右翼四旗在喀勒喀河驻防游牧,每翼设总管一人,每旗设副总管一人,统由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以后不断调整变动,十二年(1734),复从外蒙古车臣汗部迁来新巴尔虎兵丁2484名,分属编为两翼八旗,左翼四旗驻牧哈尔哈河、乌逊河、呼伦湖东岸及海拉尔河下游两岸,右翼四旗驻牧贝尔湖北岸、呼伦湖西岸、乌尔逊河及克鲁伦河下游两岸。后经调整变化而固定下来。

猜你喜欢

  • 蓝氏城

    见“蓝市城”(2316页)。

  • 见“木样”(254页)。

  • 抚冥镇

    见“六镇”(328页)。

  • 博栋阿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通晓汉、满、蒙文字,有军功。同治七年(1868),授呼兰(今黑龙江省呼兰县)副都统。次年,因事降三级调用。后官至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县)副都统。

  • 乌古孙泽

    1250—1315元朝大臣。字润甫。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女真族。乌古孙氏。金明威将军乌古孙璧之孙。先世为女真乌古部,因以为氏。为人刚毅,才干过人。世祖时,从军灭宋,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

  • 大藏经

    我国佛学典籍译著大丛书的总称。现称中华大藏经。简称藏经。有汉文、藏文、西夏文、蒙古文、满文本,主要为汉文、藏文本两种。汉文大藏经为经部、律部、论部三藏,公元6世纪前期南梁时始行编译,隋代以前称一切经,

  • 撒礼塔

    ?—1232蒙古国将领。又译撒里塔、撒里答、撒里台。初任火儿赤(佩弓矢侍从),故又称撒礼塔火儿赤。太宗元年(1229),与吾也而、王荣祖征辽东,破盖州、宣城、石城等10余城。三年,以高丽杀蒙古使者,受

  • 把岳忒

    见“巴岳特”(410页)。

  • 渡离江记

    游记。1篇。明董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撰。是篇专记广西漓江(府江段)两岸景色及少数民族社会情况。谓:“彼中洞丁招主,往往衅状相通。今昭平建设土巡检司,亦略扼其咽吭。谓宜听诸土官报效,兵自

  • 后城

    见“车师后城长国”(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