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巴哈台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四年(1888)置。治所在今新疆塔城。有维吾尔等族村庄9处、12驿站、6卡伦,额鲁特部、察哈尔部10牛录、旧土尔扈特部14牛录、哈萨克柯勒依等4部游牧地。归伊塔道管辖。塔城左翼副都统、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驻扎。1913年改为塔城县。总人口约60000人。居民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蒙古、哈萨克族多从事畜牧业,维吾尔族务农业。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四年(1888)置。治所在今新疆塔城。有维吾尔等族村庄9处、12驿站、6卡伦,额鲁特部、察哈尔部10牛录、旧土尔扈特部14牛录、哈萨克柯勒依等4部游牧地。归伊塔道管辖。塔城左翼副都统、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驻扎。1913年改为塔城县。总人口约60000人。居民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蒙古、哈萨克族多从事畜牧业,维吾尔族务农业。
?—443后仇池国君主。一名羌奴。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玄之子。南朝宋元嘉六年(429),父卒,继位,旋为其叔杨难当所废。九年(432),被难当封为镇南将军,镇宕昌(一作石昌)。后因谋
见“倭尔托彦”(1889页)。
见“夷水”(759页)。
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清辅国公罗卜藏第四子。雍正中,奉命袭父爵。九年(1731),受兄巴济裹胁,潜逃准噶尔,游牧于特穆尔图淖尔(前苏联境内伊塞克湖)一带。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抵伊犁
?—1817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首领。又名惹达。哈尼族。素以强悍著称,控制一方。19世纪初,发展为宗哈白氏领主(哈尼族)统治下的新兴地主。与朱申、高借沙(均哈尼族)及家庭塾师章喜、马
?—1282宋末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一作吊眼、钓眼,本名大举。其母畲族。福建漳州人。宋景炎二年(1277)七月,和畲族许夫人率领汀、漳等地畲族人民组织“畲军”,积极参加以文天祥、张世杰等领导的抗元斗争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苏都里氏。世居绰尔哈屯,隶西布特哈镶白旗。同治元年(1862),从征陕西,加副都统衔。三年,补吉林副都统,因丁忧回旗。四年,参与镇压捻军,转战数省,因擅离防所,交部严议。后受命驻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
官名。满语音译。“伊都”,意为“值班”;“章京”,“办事员”之意。清代卫宿禁廷的班领。原称“伊都额真”。雍正元年(1723)定,“额真”一称并非臣仆之辈所宜用,于是遂将此时尚在应用的满字“固山额真”、
官名。明代正式改称县令为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负责主持一县事务。秩正七品。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县,亦如之,任命当地豪酋、头目为土知县,颁给铜印、敕书,赐以冠带,一般准世袭。因其故俗,附辑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