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恰克图台站道
清代蒙古地区台站道之一。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与沙俄划分外蒙古北部边境后,为巡查恰克图卡伦和监督中俄贸易置。由库伦经库依、布尔噶勒、博罗诺尔、呼齐干、他沙尔、伯特格、勒莫格特依、库特勒那尔苏、噶萨那、努克图、库特格诺尔至恰克图。内经过土谢图汗部到达中俄边界,全程920里。
清代蒙古地区台站道之一。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与沙俄划分外蒙古北部边境后,为巡查恰克图卡伦和监督中俄贸易置。由库伦经库依、布尔噶勒、博罗诺尔、呼齐干、他沙尔、伯特格、勒莫格特依、库特勒那尔苏、噶萨那、努克图、库特格诺尔至恰克图。内经过土谢图汗部到达中俄边界,全程920里。
明东海女真三部之一。以居瓦尔喀河得名。分长白山瓦尔喀与东海瓦尔喀。凡分布瓦尔喀河至鸭绿江一带,即今桓仁、通化,辑安等地者,为长白山瓦尔喀。图们江及珲春以北者,为东海瓦尔喀。明中叶以后,居地北达乌苏里江
见“答里巴”(2239页)。
①渤海国第七世王大元瑜的谥号。元瑜于唐元和七年(812)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元瑜”(79页)。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阿里不哥子玉
①西夏职官称谓。用以称政府机构的主管官员,亦可译为“大人”。如中书六大有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同;枢密六大有枢密南益、北依、西摄、东拒、副、入名。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皆有载。
?—1737清朝大臣。满州正白旗人。姓他塔喇氏。初由官学生补工部笔帖式。康熙三十九年(1700),受命监修减水坝。以缓武清县筐儿港水患。补工部主事。五十年(1711),监修引河前崖及减水坝前等各项水利
唐代官办运输机构。又作长行坊、长运坊。以牛车为主要运输工具。设置于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遗址)等地。长吏称长行使。初隶河西长行转运使。对于促进西域地区交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布鲁特(阿尔克孜)部落名。又译提伊特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五十二年(1787),其首领伯舍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600余里伊兰乌瓦斯卡伦外游牧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晋王甘麻剌孙,迭里哥儿不花子。英宗至治三年(1323),父死,袭湘宁王位。泰定元年(1324),奉命出镇察罕脑儿,罢宣慰司,立王傅府。三年,移镇兀鲁思部。继出镇安西王阿难答
亦作“琥珀槌”,即“火不思”(392页)。
清代门巴族首领。门巴、珞巴械斗中代表门巴族向波密噶朗王请兵伐珞。战后噶朗王控制白马岗(今西藏自治区墨脱),建立地东宗(相当内地县),光绪七年(1881)委其为首任宗本(相当内地县官),至九年(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