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巷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称西大寺。寺址在西安新兴坊,今名大学习巷。据明嘉靖年间?(1522—1566)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中统四年(1263),名“清净寺”。永乐十一年(1413),由※郑和重修。寺内有明洪武二十五年(1382)圣旨碑一座,内载“如有寺院倒塌,许重修,不许阻滞谕令”。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称西大寺。寺址在西安新兴坊,今名大学习巷。据明嘉靖年间?(1522—1566)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中统四年(1263),名“清净寺”。永乐十一年(1413),由※郑和重修。寺内有明洪武二十五年(1382)圣旨碑一座,内载“如有寺院倒塌,许重修,不许阻滞谕令”。
一作郭离。契丹语,意为“沙袋”。※契丹行刑时所用器物。《辽史·刑法志》称:辽“穆宗(951—969年在位)时制。其制用熟皮合缝之。”“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决之。”“有重罪者,将决以沙袋,先于脽骨之上
见“乜克力”(44页)。
1638—1703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先世居瓦尔喀。顺治进士。自康熙七年(1668)起,历任刑部郎中、内阁学士和礼部、户部右侍郎。十六年(1677),擢工部尚书,旋调吏部。时“三藩”
又译塔喇沁、塔里雅沁。意谓“种地人”。一说源于突厥语,一说为托忒语。主要指为准噶尔封建主种地之维吾尔族农民。多来源于俘虏,也有部分是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在位时,被迫从南疆徙入者。尤以叶尔羌(今莎车
见“鄂博”(2048页)。
见“兀者揆野木千户所”(113页)。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勇敢”、“自立”。旧时珞巴族社会等级名称。按照习俗,凡※麦德等级男子和低贱血统的女子结合,本人及其子女都丧失原有的麦德地位,变成麦让。麦让属氏族的正式成员,有独立的经济
纪传体南朝宋史书。南朝宋梁间沈约(441—513)撰。100卷。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累官尚书令、侍中、太子少傅等职,为著名文史学家。纪传成于南朝永明六年(488),志成于隆昌元年(4
佛教传说的章嘉呼图克图十三位先世。其说称第一世章嘉为阿罗汉达尊(一作森陀),降生于印度。第二世为释迦希宁,转生于印度。第三世为达班阿杂尔雅,亦转生于印度。第四世为嘎瓦白喷(一译革那巴拉森),转生于西藏
即“兀的改”(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