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首领部族军
契丹王朝的一种军队。由亲王大臣的部曲组成。《辽史·兵卫志》称,“辽亲王大臣,体国如家,征伐之际,往往置私甲以从王事。大者千余骑,小者数百人,著籍皇府。国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骑,常留余兵为部族根本。”是军各有专名,有“太子军”、“伟王军”、“永康王军”、“于越王军”、“麻答军”、“五押军”等。
契丹王朝的一种军队。由亲王大臣的部曲组成。《辽史·兵卫志》称,“辽亲王大臣,体国如家,征伐之际,往往置私甲以从王事。大者千余骑,小者数百人,著籍皇府。国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骑,常留余兵为部族根本。”是军各有专名,有“太子军”、“伟王军”、“永康王军”、“于越王军”、“麻答军”、“五押军”等。
?—前17西汉时乌孙小昆弥(王)。※乌就屠孙,拊离子。成帝建始三年(前30),以父为叔日贰击杀,被汉使册立为小昆弥。侦日贰亡走康居,遣贵人姑莫匿等3人前往诈降,执杀日贰。后为降民所杀,汉立其弟末振将为
书名。地方志书。4卷。清林则徐(1785—1850,字少修,福建侯官人,汉族)等修纂。成书年月不详。卷1记星野、山川、建置、疆域、城池;卷2写学校、风俗、民户、田赋、祭祀;卷3写兵防、邮旅、秩官(附土
参见“取鸾书”(1329页)。
蒙古古城名。故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宪宗五年(1255),忽必烈受命驻守该地,为巨镇。次年,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兴建城郭宫室,为藩府驻所。中统元年(1260),即帝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
碑名。清世宗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所建驻锡庙碑。雍正六年(1728),因西藏阿尔布巴之乱,移七世达赖喇嘛于理塘。次年,诏于打箭炉西北之噶达城(藏语音译,今乾宁县城)建寺,八年(1730)建成,赐名“惠
见“永北起义”(637页)。
?—444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443—444年在位。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胡人。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子,※沮渠牧犍弟。初历受封安弥县侯、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永和七年
古城名。位于新疆哈密。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或称镇远城、汉城):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周4里。有东、北两门。城东有水东南流。后颓圮。光绪十二年(1886),哈密通判冯森楷、副将尤在田重修。周3里5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所辖的一支武装。1945年11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建立,国民党傅作义部队中的三支蒙古武装,不满国民党的民族歧视政策,弃暗投明,经过整编,改为骑兵独立旅,由李森任旅长,寒峰任政治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期,原居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族(亦称丁零、铁勒、高车)与※柔然结盟南下,与北魏接壤,不断发生冲突。神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