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好来宝

好来宝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是从祝赞词发展而来,最初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顺口合调,风趣幽然,通俗易懂,最容易为群众所掌握和记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篇幅可长可短,短者仅几句,长者可说唱数日不休,根据不同的唱词,采用不同的乐曲。演唱形式有单人(或称单口)好来宝(即“札达盖”好来宝,或称“当海”好来宝)一人说唱,采用叙事、叙人、祝赞、讽喻等手法,以马头琴伴奏;对口(又称双人)好来宝(即“比图”好来宝,或称迷语好来宝),通过一问一答或对口演唱,来比赛智慧和知识,类似汉族的《小放牛》。问答范围广泛,从天文地理、自然万物,到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辩说好来宝,又称论战式好来宝(蒙古语称“达日拉查嘎”好来宝),为对口好来宝之一种,以轮流说唱,论战赛智慧,说起来尖锐、激烈、互不相让,直至把对方辩得理屈词穷为止。这种形式既能起到娱乐作用,又能丰富知识。解放后,有了新的发展,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采,曲调有所增加,有多人演唱和乐队伴奏。

猜你喜欢

  • 格当宗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在※珞瑜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一作“金珠”(藏语意为“目如龙”)、“格当公巴”(藏语音译,意为“九坝”,寺庙名)。宗政府驻格当村,故名。位于珞瑜地区东端、波密的西南部。原为达木村珞

  • 野利仁荣

    ?—1042西夏开国重臣。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建议元昊根据西夏“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要“顺其性

  • 宣慰司照磨

    官名。宣慰使属员。掌衙署钱谷出纳、营缮料理等事。元代置,秩正九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安化蛮

    宋代对安化州少数民族的称呼。安化州,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抚水州改置,故亦称※抚水蛮。以蒙姓为酋长,民有区、廖、潘、吴等姓。其民曾屡起事,反抗官府。绍兴三年(1133),蒙全剑等集800余人反官

  • 铁伐氏

    见“铁弗氏”(1877页)。

  • 岑春煊

    1861—1933近代封建、资产阶级官僚。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人。壮族。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其父岑毓英曾任清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光绪十一年(1885),考取举人(有说请人代笔)。十五年

  • 宜孙河

    河流名。又称伊逊河、伊苏河,俗称羊肠河。滦河支流。发源于西翁牛特旗西,虾蟆岭南麓,隔岭之西北有英金河及西拉木伦河。东南流百余里与书库里岭河会,又合拜布哈河,稍偏西南流,入滦河。清代迄今沿河一带,为蒙古

  • 嵬名世安

    西夏宗室。党项羌族。夏桓宗时(1193—1206)官武节大夫,天庆四年(1197)正月,奉使金国贺正旦。官至御史大夫。为官廉约清峻,毫不妄取,刻厉若贫士。其所居庐舍萧然,仅以庇风雨。

  • 贝子庙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镇。内蒙古西部地区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名寺之一。清雍正年间(1723—1735)贝子旗封建主巴拉吉尔道吉尔修建,以居幼年自西藏来内蒙古传教之巴拉珠尔伦德

  • 丁弩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鼎努、丁努、丁拿等。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二月,西夏派遣使臣丁弩罔聿则赴宋朝贡马驼。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官职品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