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孔木散

孔木散

撒拉语音译,亦作库木散,意为“一个根子”、“一姓人”、“远亲”、“外家”,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也是相当于宗族组织的撒拉族基层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一般由3—5个※阿格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近亲组织)组成,多是同祖同父的后裔,个别地区也有不属阿格乃的外来户,逐渐由血缘组织扩大到地缘组织。自成聚落,有公共山林、墓地。以个体家庭为独立经济单位,但在生产及生活上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一家盖房,全孔木散协助,只管吃饭,不计报酬。翻地、播种、收割、打碾等农活,都是以工换工,不另计酬。结婚时,男方的阿格乃、孔木散各户,招待女方的阿格乃、孔木散各户。遇丧事时,同孔木散的人帮助挖坟地。早期内部禁止婚配,近代方允通婚,并有血亲复仇的习俗。在典当、出卖土地时,内部有优先购买权或有权赎回。每个孔木散都有自己的户长,称“哈尔”,主持本孔木散内部事务,另有一学董,参加宗教寺院的管理。在土司制度时期,哈尔之职世袭,后改为轮流担任。解放前随着封建关系的日趋发展,其组织及作用逐渐消失。

猜你喜欢

  • 资悉波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敦煌藏文卷子有载。为掌管会计事务的官员。亦可译作“算使”。其上有“资悉波折逋”,意为“大会计使”。

  • 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

    书名。为研究吐蕃在新疆所留木简文书的专著。英文书名为:《Tibetan Liter-afy Terts and Documcents Concerning ChineseTurkestan》, 英托玛

  • 四帐皇族

    见“皇族四帐”(1701页)。

  • 南夫余

    朝鲜半岛古百济国的别称。百济始祖温祚王自卒本夫余(一作夫余或高句骊国)南迁至今朝鲜半岛汉江以南的西部地区立国,并以扶余为姓,也称其国为南夫余。朝鲜忠清南道曾有地名曰扶余。《黑龙江志稿》也称今松花江与嫩

  • 西域水道记

    书名。清道光元年(1821)徐松撰。全书5卷。书中将嘉峪关以西及新疆各河按所注湖泊,分为11个水系,仿《水经注》体例,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分叙11个水系的水道,旁及沿岸交通、物产、城邑兴废、民族分布。

  • 朴古只沙里

    见“萧朴古只沙里”(2004页)。

  • 完颜闾山

    ?—1219金大臣。盖州(治今辽宁盖县)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累调观察判官,补尚书省令史。历都转运都勾判官、河东南路转运都勾判官、南京警巡使。南京按察判官,累迁沁南军节度使

  • 章肃皇帝

    见“耶律李胡”(1312页)。

  • 时而魁

    怒语音译,即木锄。过去云南省怒江、独龙江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一种原始生产工具。独龙族称“戈拉”;傈僳族称“时来杰”。利用天然树桠勾曲部分用砍刀削制而成,一股削平整,约留60厘米作锄柄,另一股留1

  • 砍牛祭丧

    又称“死人砍牛”。旧时广西南丹大瑶寨“白裤瑶”聚居区一种习俗。凡父母过世,均得砍牛分给别人吃,否则会“不吉利,人畜病多,禾苗不好”,并被他人耻笑。传说从前“白裤瑶”父母死后得将其肉分给村人共吃,世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