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居京师八回爵

居京师八回爵

清中叶受命居住北京之维吾尔族王公总称。或简称“居京回爵”。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后,分别授乌什伯克霍集斯、和田伯克和什克、叶尔羌(今莎车)喀喇玛特系和卓额色尹、图尔都、玛木特、帕尔萨、吐鲁番元裔封建主哈什木、叶尔羌伊克和卓裔阿卜都尔璊为郡王衔品级、辅国公及一、二、三等台吉各爵,并赐居京师,使隶理藩院。又将其所携工匠、艺人等编为佐领,隶内务府。是清朝政府拢络维吾尔族上层的重要措施之一。

猜你喜欢

  • 永璇

    1745—1832清宗室。满洲镶白旗人。爱新觉罗氏。高宗第八子,仁宗之兄。乾隆四十四年(1779),封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进封亲王。十七年(1812),以武英殿刻高宗圣训,误书庙讳,罚王俸三

  • 北定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东南部。二十七年(1394),明廷更定番国朝贡仪,将其列入全国可按例朝贡的三十长官司之一。宣德三年(1428)九月,故土官侄那儿

  • 英桂

    1800—1879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原隶包衣。姓赫舍哩氏。道光元年(1821),以翻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历署兖沂曹济道,山西、山东按察使。咸丰三年(1853),起擢河南巡抚,奉命抵南阳防堵太平军

  • 苗民抗夫碑

    古碑名。清嘉庆四年(1799)六月二十三日立于贵州施秉县南六合乡廖洞中寨路口土地庙两侧,左右各一,亦称六合苗民抗夫碑。右侧碑高1.04米,宽0.69米,厚0.09米。碑额无题刻,碑文分作29行,竖刻,

  • 八邻

    即“巴阿邻”(409页)。

  • 郎慈苗

    苗族之一支。居住在贵州威宁一带。有产翁坐褥习俗。父母将死俟气初绝时,将头扭向背后,谓之好看后人。今已无此习俗。详见“苗族”(1335页)。

  • 忽林答胡土

    见“乌林答胡土”(348页)。

  • 麦良

    宋末元初云南丽江摩娑大酋长。又名阿琮阿良、阿良。麦宗(牟保阿琮)之子。宋理宗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蒙古忽必烈(元世祖)总兵分三路南征大理时,不战而降,至金沙江边(剌巴江口)迎接蒙古军,表示

  • 金孚光

    1907—1931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字绍成。河南桐柏县人。回族。曾考入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入广州黄埔学校学习,1926年为中共党组织派到河南联合红枪会

  • 苏尼特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十六世孙图鲁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漠南,传至其孙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始号所部之名。初服属察哈尔,因不堪林丹汗侵虐,其孙绰尔衮和塔尔巴海徙牧喀尔喀依车臣汗。自天聪九年(1635),屡向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