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克苏勒坦
?—1680
蒙古族。察合台后王※伊斯玛依勒汗子。世居新疆。康熙九年(1670),为镇压伊斯兰教白山派,奉父命统兵驻镇喀什噶尔(今喀什),逐阿帕克和卓。十九年(1680),阿帕克和卓导引准噶尔部噶尔丹进攻叶尔羌。受命率军往御,为准军所杀。一说卒于1678年或1682年。
蒙古族。察合台后王※伊斯玛依勒汗子。世居新疆。康熙九年(1670),为镇压伊斯兰教白山派,奉父命统兵驻镇喀什噶尔(今喀什),逐阿帕克和卓。十九年(1680),阿帕克和卓导引准噶尔部噶尔丹进攻叶尔羌。受命率军往御,为准军所杀。一说卒于1678年或1682年。
见“伊希丹毕坚赞”(812页)。
即“峨昌”(1866页)。
中国古族名。又称步落稽、山胡。源于南匈奴,为十六国时期汉国建立者刘渊(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一说为山戎、赤狄之后。南北朝时,居离石(治今山西离石县)以西,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县北)以东的山谷间,方圆七八百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编礼忏仪》,又称《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西夏、元朝之交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42卷。系作《华严经》道场时的规范,如卷一有广修供养、称赞如来、
即“尼雅”(764页)。
即“羌娜”(1140页)。
?—1752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煜子。雍正五年(1727),父卒,次年,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理土司事务。有子恒钿、恒锐。乾隆十七年(1752)病卒。
见“鹘里尀”(2452页)。
?—1864清末贵州回民起义首领。贵州盘县人。回族。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幼习武术,为当地名拳师。咸丰八年(1858),因不堪恶霸及官府欺压,与马河图率大坡铺回民揭竿而起,攻占亦资孔城(盘县分县城)、安龙
即“拾瓦戛缩”(16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