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拉汗国
①国名。乌兹别克首领昔班尼于1500年推翻中亚帖木儿帝国后,于撒马尔罕建立乌兹别克汗国。1561年,亦思罕答儿为汗时,迁都于布哈拉,史称之为“布哈拉罕国”。16世纪下半叶,国势强盛,夺取费尔干纳、塔什干和呼罗珊等地。16世纪末,汗系转入阿斯特拉罕汗国王室金·穆罕默德系手中,因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严重,连年与邻国争战,各地贵族纷纷割据自雄,势衰。18世纪中叶,权力为曼古特王朝掌握,屡与希瓦作战。1868年被沙皇俄国并吞。 ②见“捕喝”(1854页)。
①国名。乌兹别克首领昔班尼于1500年推翻中亚帖木儿帝国后,于撒马尔罕建立乌兹别克汗国。1561年,亦思罕答儿为汗时,迁都于布哈拉,史称之为“布哈拉罕国”。16世纪下半叶,国势强盛,夺取费尔干纳、塔什干和呼罗珊等地。16世纪末,汗系转入阿斯特拉罕汗国王室金·穆罕默德系手中,因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严重,连年与邻国争战,各地贵族纷纷割据自雄,势衰。18世纪中叶,权力为曼古特王朝掌握,屡与希瓦作战。1868年被沙皇俄国并吞。 ②见“捕喝”(1854页)。
亦称阿拉善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接界处,南北走向,呈新月形。南北长25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海拔2000—2500米。最高峰为达呼洛老峰,海拔3556米。西坡天然森林面积较大,
1791—1880清末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颜扎氏。副都统珠尔杭阿子。荫生出身。嘉庆二十三年(1818),授二等侍卫,充伊犁领队大臣。道光二年(1822),擢头等侍卫,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旋授办事大臣
氐族的一支。一说以白马水(今甘肃文县一带)而得名。与羌等杂居。又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秦汉时活动于西汉水流域,即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主要从事农业,产名马、牛、羊、漆、蜂蜜等。其首领自称氐王,
部分鄂温克族人信奉的神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阿荣旗地区。人脸长疥疮时供之,祭物是小米粥和狍胸骨。偶像为桦树皮或红铜剪成的一老翁面具,悬挂在门上。
?—1478明广西思恩州土官。壮族。岑氏家族世为土官,祖父岑坚明初任田州知府,父岑永昌为思恩州知州。永乐十八年(1420),承袭思恩州知州职。因其“有谋略、善治兵,从征蛮寇,屡有功”,于正统三年(14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宫卫制为契丹特殊政治制度,契丹语称“斡鲁朵”。新帝践位,皆置宫卫,宫卫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州县,构成独立的军事、经济单位,主要任务为“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因以守陵。”(《辽史》
见“蒙兀室韦”(2329页)。
沙陀首领。唐金满州都督、永寿郡王※朱耶辅国之子,后唐李氏先祖。父卒,袭爵。天宝(742—756)初,回纥内附,其兼任回纥副都护。后从肃宗(756—762在位)征讨安禄山,以功被册封为特进、骁骑上将军。
1902—1964东北著名抗日将领。原名奚李元,字绍璜。白族。云南大理湾桥人。少年时因家贫失学,矢志富国强兵。1916年参加云南唐继尧、蔡锷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七期工兵科学习。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浩尔吐乡沙那水库淹没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兴建。建筑为宫殿式,包括正殿1座、南殿8座、僧舍15间。由一名呼毕勒罕任住持。最盛时有喇嘛217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