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幕
见“穹庐”(1535页)。
见“穹庐”(1535页)。
明代东蒙古部落。又译作恩衮、恩库特、翁科特等。源于金元之际的※“汪古惕”(汪古)。明中期,为蒙古勒津(满官嗔,后称土默特)集团的属部,著名的达延汗之妻满都海哈屯即该部绰罗斯拜特穆尔丞相之女。其后沿革史
地名。原名河口,藏语作呷曲卡。东邻康定,南毗盐源,西接理塘,北界瞻对。历为打箭炉明正、崇喜2土司属地。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军入藏驱准噶尔,于江之中枢设中渡汛驻防,改名中渡,归打箭炉、阜和协管辖
县名。民国三年(1914),改州置。今县地,唐为新兴县,属牂州,旧州地为韶明县,属充州。宋绍兴元年(1131),筑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黄平府,别置上塘长官司,平溪上塘骆家等处长官司,葛浪
汉、蒙语词对照词书。纂成于元代,不著撰人姓名。顺帝至元六年(1340)刊本题为《至元译语》。收于《事林广记》续集卷8者为常见本。全书录有535个汉语词汇,下附相应的音写的蒙古语词。分天文、地理、人事、
即“额尔德尼昭”(2535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巴汗俄尔札萨克旗、巴颜诺尔札萨克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和硕特台吉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季子扎布率众归清。雍正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1佐领。归西宁办事大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子额布根随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
古族名。又称戎蛮、戎曼。戎人的一支。春秋时居于今河南颍河上游以西,后建国于河南临汝县西南、汝阳县东南,属晋。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参与晋盟,侵宋。楚平王三年(前526),楚乘其内乱,使然丹诱杀其首
见“木八剌沙”(258页)。
?—1701亦作彭春。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栋鄂氏。其先世居瓦尔喀,后迁至栋鄂(今辽宁省桓仁县以西),别为一部,故以地为姓。何和礼四世孙,哲尔本之子。顺治九年(1652),袭父一等公爵。康熙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