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张格尔

张格尔

1790—1828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译札罕格尔。又称张格尔和卓、张格尔条勒。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次子。自幼居浩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纠众百余人侵南疆图舒克塔什、喀浪圭、乌帕拉特卡伦,进逼喀什噶尔,为领队大臣色普征额所败。道光四年(1824)八月,集众200余人,自阿赖岭入境,抢劫乌鲁克卡伦,复被击败,逃布鲁特(今柯尔克孜)。后得浩罕玛达里汗许诺,派兵数千协同夺取喀什噶尔。次年,伙同布鲁特萨雅克部落首领汰劣克,于阿克密依特歼清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巴彦巴图军。六年(1826)夏,率浩罕及布鲁特兵500余人,裹胁维吾尔族民众万余人先后攻陷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田4城,并在喀什噶尔建立政权,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恣意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后为清伊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隆阿所领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兵败于浑巴什、柯坪、洋阿尔巴特、沙布都尔、阿瓦巴特。七年,所据四城相继为清军克复,流窜于木吉、阿赖、拉克沙、达尔瓦斯诸地。后中长龄计,误以官兵全撤,喀城空虚,于年底,率步骑500,由开齐旧路潜入阿尔图什,遭清提督杨芳、喀什噶尔阿奇木伊萨克伏击,逃喀尔铁盖山,被清军执送北京,处死。

猜你喜欢

  • 怯里马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克埒穆尔齐”。《元史语解》释为“通事”,即译员。蒙古征服各地,与各国、各族交往日增,言谈和相互联系多借助怯里马赤。元代除中书省掾属中置怯里马赤4人外,各部、院、监、寺、司等诸官

  • 和硕特西右翼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阿喇布坦拒从罗卜藏丹津叛,率众归清。三年(1725),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白腊切

    清代云南基诺山巴普寨基诺族首领。地位显赫,曾娶7个妻子。清雍正(1723—1735)时,整个后半山地区各村寨都向其纳贡服役,砍柴、挑水、做饭由扎果、扎垒二寨负责,盖房用草排和竹笆也有固定村寨。据说18

  • 顶圈

    朝鲜族传统的辅助搬运工具。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稻草或布制作,呈圆圈状。一般为农村妇女使用。当搬运瓦盆、包裹、篮子、筐等物体时,先将顶圈垫于头顶,然后再将物体置于顶圈上。不仅可以使物体放置平稳,亦可缓

  • 锡伯语

    我国新疆境内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锡伯族分别居住在我国东北和新疆两个地方。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已转用汉语、汉文;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仍使用本民

  • 土木直移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抹里。

  • 赛罕王

    ?—1454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赛刊王,或作宁王撒因孛罗、赛因孛罗鲁王。※脱懽子,※也先汗弟。正统十二年(1447),率兵击杀朵颜卫指挥乃儿不花,掠获其众。景泰元年(1450)三月,随也先攻大同。五

  • 华聘

    ?—1815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墨尔迪音氏。隶布特哈正黄旗。乾隆五十二年(1787),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嘉庆(1796—1820)初,参与镇压贵州、湖北苗民起义,旋转战四川各地,赐号多克

  • 论臣

    吐蕃官名。藏语音译。亦称大论、大相。直译为“大臣”。《新唐书·吐蕃传》谓:“其官有大相曰论茞”。亦即“论掣逋”之对音缩写。长庆《唐蕃会盟碑》中多记有此种官职,如“论波掣逋”即是。解放前夕,西藏地方政府

  • 盈江设治局

    行政区划名。明清为干崖宣抚司、盏达副宣抚司,属傣族土司。民国二年(1913),分设干崖、盏达弹压委员,民国五年(1916),改设行政委员,隶腾越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设盈江、莲山设治局。盈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