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张澍

张澍

1776—1847

清代考据学家。字百瀹,一字寿谷、时霖,号介侯,又号介白、鸠民。甘肃武威人。乾隆五十一年(1794)举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贵州、四川、江西等地知县事。道光十一年(1831),定居西安。性亢直,举劾属吏,风采严峻,卓有政声。一生博览经史,游迹天下,多有著述,尤留心关陇文献,搜辑刊刻之,有《五凉旧闻》、《三古人苑》、《续黔书》、《秦音》、《蜀典》等。所著《姓氏五书》尤为绝学。亦倾心于西夏学术研究,嘉庆十五年(1810),于武威城内北隅清应寺封闭的碑亭中拆出※《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且判定碑阴文字为西夏国书。所著西夏史籍有《夏书》,稿被毁不传。《姓氏五书》之一※《西夏姓氏录》及《凉州府志备考》所附《西夏纪年》1种,遗稿未刊,据传法国巴黎图书馆与西安有藏本。其遗稿一部分为法人伯希和购去,今藏巴黎图书馆。其家存遗稿113册,今藏陕西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 格楞当

    德昂语音译,意为“水鼓”。云南潞江德昂族中保存的一种古老乐器。因使用时注入一定的清水,湿润鼓皮、鼓心,以产生更大的共鸣声,故名。一般用直径30公分左右、长约70公分的圆木挖空,两头蒙以牛皮制成。主要于

  • 古气

    纳西族传统民歌曲调。多用于唱情歌、苦歌和个人抒情。曲调简单,旋律不强,但富有特色的颤音和装饰音特别多,节奏比较自由。按歌词内容和感情发展,唱者可随意将声调起高或放低,延长或缩短。旧时作为一种咏叹和诉说

  • 仇由

    春秋至战国初白狄的一支。亦作仇繇、夙繇、厹由、仇犹等。春秋初居今陕北和晋西。白狄东迁入华北时,该部在途中留居今山西盂县,建城而居,故亦称“仇由国”。奉鲜虞为盟主,与白狄各支组成联盟。周景王四年(前54

  • 亦勒只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额勒只惕。蒙古※尼伦诸部之一。据拉施特《史集》载,其与晃豁坛、雪你惕、兀鲁兀、忙兀诸部为亲属部落,同出于一源。

  • 英廉

    ?—1900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伊克明安氏。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督师天津。六年(1856),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奖委护军参领,随江宁将军富明阿出师江、皖。

  • 郭罗克善后事宜

    清代有关郭罗克藏族的各项规定。乾隆九年(1744),经川陕总督公庆奏准,内容为:郭罗克各寨穷苦者有牛无资,可酌量借给;打牲立期制,每年五六月打牲一次,九至十二月在本境近地打牲,按寨分班,每起多至10名

  • 北单于

    ①东汉时北匈奴单于。史失其名号。优留单于异母兄。原任北匈奴右贤王。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为北匈奴骨都侯等立为单于。在位时,连年饥荒,部众离散,北匈奴陷于纷乱。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与汉将窦

  • 德陵

    金宣宗完颜珣陵寝。元光二年(1223)十二月庚寅,完颜珣卒子南京(今河南开封)宁德殿。次年三月庚申,葬德陵。陵址不详。

  • 前秦景明帝

    见“苻健”(1342页)。

  • 散毛宣抚司

    明清湖广土家族土司名。永乐四年(1406,一作十三年),以散毛长官司改置(治今湖北来凤土家族自治县),隶施州卫。据载元至元三十年(1293),于此置散毛洞蛮夷官。次年升为散毛府。至正六年(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