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世纪云南云龙阿昌族酋长。又作早概。酋长猛猎孙。继任酋长后继续与布朗族斗争,杀其酋长底弄,成为云龙地区各部首领。开始制订“铁印券”,规定“无券不得擅立”,又规定“酋长以长子继”,把部落首领选举制改
契丹部落名。一作芬阿部。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郁羽陵(一作羽陵)部发展而来。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大贺氏
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敌烈族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初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部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戍隗乌古部
见“镇东堂”(2510页)。
见“纂要”(2591页)。
古族名。始见于元初文献。亦称撒里畏兀、馺里畏吾、萨里辉和尔;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儿、西喇古儿黄番等。“畏吾”、“辉和尔”、“畏兀儿”、“伟古儿”即“回纥”、“回鹘”之对音。“撒里”一说为地名“
见“丙兔”(493页)。
见“必里迟离”(633页)。
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内务府三旗满蒙汉包衣子弟所开办的学堂。康熙二十四年(1685),圣祖玄烨以内府竟无书、射之人,应设学房加以教导,遂命在其常见之处设立满书、汉书各3房,属内务府,委司官5人管理。于满
见“慕容德”(24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