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扒羊肉
蒙古族传统风味食品。为日常盛馔,也是款待客人的佳品。制作过程:选体壮膘肥的小口羯羊,将活羊切断大动脉,使羊死而血流聚胸腔内,然后剥皮,分成大块,洗争,放入开水锅内烹煮,稍熟即取出,保持鲜嫩。然后盛入盘内,大家围坐,一手持刀,一手扒肉,边割边吃。为宴会时必有的主肴之一,并首先将一条瑟琶骨和四条长肋骨肉敬客人,以示崇敬。欢宴时,边拉马头琴,边唱蒙古民歌,别有一番情趣。
蒙古族传统风味食品。为日常盛馔,也是款待客人的佳品。制作过程:选体壮膘肥的小口羯羊,将活羊切断大动脉,使羊死而血流聚胸腔内,然后剥皮,分成大块,洗争,放入开水锅内烹煮,稍熟即取出,保持鲜嫩。然后盛入盘内,大家围坐,一手持刀,一手扒肉,边割边吃。为宴会时必有的主肴之一,并首先将一条瑟琶骨和四条长肋骨肉敬客人,以示崇敬。欢宴时,边拉马头琴,边唱蒙古民歌,别有一番情趣。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八邻部人。详见“哈剌那海”(1639页)。
藏族部落名。位于青海同仁县隆务镇西北之山区,东接麻巴和四寨子两个部落,南连曲麻部落,西近兰采,北临尖扎县之类扎滩部落。原称黄日年藏维古,是同仁四维古之一,也是同仁十二族之一,为一个千户部落。“黄乃亥”
见“剖阿里”(1905页)。
①亦作蕃。党项族称。党项语音“弥”或“名”。西夏党项人自称“番人”。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撰的党项语文和汉语文双解词语集名为《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称为“番文”,西夏文大藏经称为《番大藏经》。 ②中原王朝
即“王宪章”(210页)。
清军机处的职官之一。“军机章京”的俗称,亦名“枢曹”、“军机司员”。相对※“大军机”(军机大臣)而得名。雍正八年(1730),清因用兵西北,设立军机处,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谕旨,是为设小军机之始
清代历算学家。清海藏族。19世纪初人。任青海同仁县拉加寺兴萨呼图克的司库总管。精通历算之学郑所著《时轮历精要》,(又称《商卓特桑热历书》)最为出名。系根据《白琉璃》及《日光论》,综合其要点写成,是有关
古代夫余人的祭天节。据《后汉书》、《三国志》载,每年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一作殷正月),夫余人举族举行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之曰“迎鼓”。并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
见“阿里耀卿”(1224页)。
清代出入宫禁的凭证。天聪五年(1631),汉军旗人宁完我以不善满洲辞令,进出宫禁每不如意,上奏倡议分辨服制、造设腰牌,且言此最简最易,事关重大。定都北京后,官员中无此设,惟旗内外工艺人、内管领下满蒙汉